图一 煙(金文) 图二 雾(甲文)
徐梦嘉 文/图
少时读唐代大诗人杜牧《阿房宫赋》,印象深刻的一句“烟斜雾横(煙斜霧橫),焚椒兰也。”烟霭倾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
烟和煙是两个表示相同意思远源不同的古老汉字,上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时取笔画少的烟用出。在简体字文章归繁或写传统书法时,烟不写作煙可行。烟与煙都非历来识定的仅是形声字。在缭绕的汉字迷宫中,小文探本溯源、解析“烟、雾”两字。
《说文解字》:“煙,火气也。从火垔声。”烟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和残馀颗粒的混合物。煙,甲文(图一)的形构是人在屋的房梁下手执草木生火做饭,烟气从窗口涌出。展开些聊,因为要烧火,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烟,谓之人烟。人多即人烟密集,人少即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即杳无人烟。
烟,火因搭档,关于“因”的形义,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1.甲文的“因”字是大(人)躺在草席上形,与正体汉字近似;2.大(人)加大形外框,是穿了保暖的外衣。于是“因”引申出凭借、依靠可睡的垫席或可保暖的衣服形成某种生活状态。因加火的“烟”,历来断定是形声字,从火因声。我研究认为烟之因不唯表声。不过“烟”构形表达意涵有点绕,即“凭借火”“依靠火”。凭借依靠火怎样呢?烟字本身没有下文交代,似乎只提出问题,但人类从远古起的钻木取火实践,答案大家都明明白白:依靠凭借火的燃烧就会产生烟。
在谈“煙、烟”两字的时候,必须区分另一个烟即“菸”。菸:植物菸(烟)草,茄科菸草属,一年生草本。旧时香菸、菸蒂、菸萎(指花草枯萎)作菸。由此可见,当我们写繁体文章,写到“烟草”这个词时用了煙,并不正确,应当写作菸。中国台湾地区菸与烟(煙)承袭古法,分得很清楚,用短句表示:香菸在冒煙(烟)。
雾(霚雺霧霿),《说文解字》:“雾,地气发,天不应。从雨,敄声。”白话文:雾,地气蒸发,而天空不接应。字形“雨头”作形旁,“敄”作声旁。《说文解字》又云雾:“从雨瞀声。”其实这里雨下的瞀不唯是雾之声,瞀表示目光昏惑看不清。霿即是令视线模糊不清的云气。
还是需要研究甲文“雾”(图二)的构形,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此刻天空被雾气覆盖(一横表示),由于能见度低,平时敏捷的短尾鸟(隹)能越过高山(崔),掠过大河(淮),但在浓雾的环境中无可奈何。许是它认为上空会视觉好些,一次次向上飞,想冲破雾霾但都不成功。
繁星般闪耀的中华汉字,还可以搭配出如繁星闪耀的中华词语。烟字可以组出不同词义二字词: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尘、烟野、烟村、烟云、烟春、烟柳……再加上具体物品名称的烟囱、烟筒、纸烟(菸)等等,不胜枚举。而雾字如根据雾的大小程度区分,有浓雾、厚雾、深雾、重雾;淡雾、薄雾、浅雾、轻雾等。品味“烟斜雾横”,空中摇曳上升的烟用“斜”形容,眼前氤氲弥漫的雾用契合甲文的“横”形容,遣字精准,生动浪漫,描绘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织融合后的朦胧美景观。生花妙笔四字,令人拍案叫绝。
中华成语队伍里96%是四字格式。然“出生门第高”、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烟斜雾横”却没有被归纳为成语。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词库中还有太多此等成之于语的优秀词语不属于成语,委实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