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6日 星期日
密丹公寓(水彩) 崇明的雪 忆兴慈中学 爱由心生 事随心愿 《唐五代诗全编》的一个“彩蛋” 凤凰涅槃
第13版:夜光杯 2025-02-14

凤凰涅槃

苏岚烟

不知为什么,黄永玉当年要找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几乎找遍资料都没找着。钱锺书给他指点迷津,让他去《大英百科全书》上找找,还告诉他那是郭沫若自编诗的一个题目。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是有的,而黄永玉的表叔沈从文倒是涅槃在他家乡的凤凰城了。

沈从文现在名气很大。凤凰城青山绿水,钟灵毓秀,出这样的人物也是自然。湘西灵山秀水孕育出的凤凰般的优秀人物始终牵念着故乡,死后也要魂归故里。听涛山五彩石下埋着他一半的骨灰,另一半随着半干玫瑰花瓣流淌在沱江水里。他可以依然看着那倒映在水里的吊脚楼,思念着那粉红的花瓣。他终于回来,可以永远地陪伴着那魂牵梦萦的一切了。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名满天下,他只知道自己本是一只从凤凰城里飞出的雏鸟。

沈从文首登大学讲台,慕名听课者甚众,沈大窘,瞠目不能言良久。及课授毕,才过十分钟耳,乃板书曰:“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有言于胡适之,适之笑曰:“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即是成功。”他不用再在大楠树下罚跪,不用再懊悔去看木偶戏,也不用因在土地庙后丢失了书篮而被老师训斥。他因了祖上做过将军,读完小学便被送去行武。因了麻秆式瘦小的身躯,没被送到前线,然后竟从文了。

沈从文出生那年正是慈禧太后西逃回京的同一年,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他从的军是湘西靖国联军,五年的兵粮没有喂饱他那羸弱的身形,却让他萌生了去北大读书的疯狂念头。一个小学毕业的人要去考燕京大学国文系。弄了个北大旁听的席位,听教授讲课,其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沈从文便从此开始了文学生涯。他忘不了瑟缩在冷如冰窖、薄被裹腿写作的岁月,也忘不了那个在他上坡时推他一把的郁达夫,忘不了那一元七角的饭。有了郁达夫和徐志摩的提携和帮助,第二年他就开始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一只来自边城的丑小鸭开始变成凤凰起舞了。

他生前要把骨灰撒在江里,一定是为了顺着那一碧如洗的江水,从那冒着小泡的漩涡,他可以看到芸庐。那拆而复建的三角形院子里,是否还有那一球球如火的茶花?是否还有大哥那土黄色的小楼?还能听到树下梁思成和林徽茵轻轻的笑语?他想闻那用沅江水沏出的香茗气味,回味为了回答“日本人会不会灭亡中国”,和陈渠珍谈论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激昂情状。

顺着江水,可以看见“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又可以听到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妻子张兆和最懂他的心。当干萎的玫瑰花瓣从她手指缝隙漏下的那一刻,他的心也一定和那江水融合到了一起。回想自己的一生,也像眼前蜿蜒曲折的沱江一样。他有过得意,有过辉煌,和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的时候;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的时候;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时候;完成小说《边城》的时候;成了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的时候。他真的成了凤凰,五彩斑斓,起舞弄影。

人生的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又何尝不像这湘西的江流呢?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他曾经用文字诉尽船工、纤夫、底层女性及苦难的苗民、军士等为生活的血泪挣扎与屈辱,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早已沉淀在喜爱他作品的人们的心底。

他“封笔”了,正如他斥责心爱的学生汪曾祺时说的那句话,“你还有一支笔”。他其实没有停下他的笔,只是没有继续写小说散文。人们失去了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却得到了一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是执拗的,并没有停下他的笔,生活再难,压力再大,难不倒也压不垮他。因为“还有一支笔”!凤凰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给了他灵感,湘西艳丽的少数民族服装给了他原始的创作冲动。他要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起自殷商迄于清朝,对三四千年间各个朝代的服饰问题进行了抉微钩沉的研究和探讨。

这本书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他用余生去做这件事,全然不顾命运多舛。他在自己东堂子胡同的小屋里,又开始了艰难的研究。他还经常带着两位助手挤公交去北京故宫武英殿、历史博物馆或民族文化宫查找资料。这本书折射出他的执拗与坚韧。他为这本书沤尽了心血,患了脑血栓。灯油耗尽,沥血滴干,与世长辞,凤凰涅槃了。

不!沈从文没有死。他在凤凰城和他的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在一起谈笑风生,还有柏子、贵生、萧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