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鹤鸣(中)与合伙人
店铺外观紧跟潮流
豆干吃出仪式感 受访者供图
小小的豆腐干,赵家五代人做了上百年。00后赵鹤鸣从英国伦敦留学归来,接手祖祖辈辈的事业,他想做的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得想方设法,带着老字号闯出一条新路来。
赵家香干,火了百年
金溪路上,有家不起眼的铺面,门口挂着的招牌看起来很有年头,上面写着:赵家豆腐干。
很多青浦人就好这一口。在不流行办公室买奶茶的年代,有人路过金泽就会受同事之托帮忙代购几块,赵家豆腐干成为当时备受欢迎的社交零食。
上海农展馆举办的历届农副产品展览会上,赵家香干都是“人气王”,很快销售一空。赵鹤鸣曾跟着长辈去摆摊,有阿姨一买就是500块,让他印象深刻。
两年前,赵鹤鸣还在英国读哲学和德文,回老家时突然萌生开店的想法,便决定留下来不走了。他在金泽古镇上开了Beans Cafe,Beans在英文里既是咖啡豆又是黄豆。店面虽小,悄然走红。
杏仁豆腐、抹茶豆腐慕斯……店内所有甜品均以豆腐为原料研发,精致可口、甜而不腻。周边居民很是新奇,对这位00后“新掌门”赞不绝口,没想到从小吃到大的豆腐干还能玩出新花样。
许多游客也被宝藏店铺圈粉,一位小姐姐慕名到访,国庆假期连着两天光顾,甚至希望拜师学艺。“她第一天来得不巧,我们甜品卖完了,没想到第二天又坐了2小时公交车过来。但我觉得自己还在摸索阶段。”赵鹤鸣说。
豆腐甜品,创意无限
豆腐也能做甜品?
这并非灵机一动,赵鹤鸣想了很久。在国外读书时,他在甜品店、咖啡店兼职,发现用来做甜品的凝固剂有很多,但用传统豆腐作为凝固剂的几乎没有。“用传统饮食制成的甜品很健康,没有黄油、大量的面粉和糖,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
回国后,赵鹤鸣一头扎进家里的豆腐厂做实验,“过程很烧脑,但很开心。不同的比例,不同的豆子,混合后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成功研发出第一款甜品径山茶豆乳布丁后,杏仁豆乳布丁、豆腐布朗尼等接连诞生,后来都成为店铺里的爆款产品,备受年轻人喜爱。
紧接着,赵鹤鸣思索,豆乳、茶和咖啡能碰撞出火花吗?他大胆尝试,没用多久,大红袍豆乳拿铁、龙井豆腐拿铁……一杯杯创意饮品也从实验室“走”入店铺。如今,他在古镇上又新开了一家店“瑞蘭·豆坊”。
“小时候我就在厂里长大,看着爷爷和父亲带着工人们一起生产豆制品,从浸泡黄豆到出成品,要30多个小时。夏天,工人们都是晚上做工,一到夜里,别的楼黑漆漆的,唯独我家工坊灯火通明。豆腐浆滚烫滚烫的。”在赵鹤鸣看来,豆腐干养活了一家五代人,百年沉浮,赵家的命运与其荣辱与共。
同学合伙,回乡创业
赵鹤鸣成长过程中,父亲并未刻意培养他学做豆腐干,更注重的是教他做人。读经典,练习书法,每日抽查。他们家人都写得一手好字,赵鹤鸣告诉记者,赵家豆腐干上印的“赵”字,就是第二代传人所写。
赵鹤鸣受爷爷赵善徠影响很深,老人家十分注重产品的品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精,做到极致。曾有大的商业品牌谈合作,赵善徠认为产品包装可以变,但豆腐干上的赵字要保留,对此十分坚持。没有谈拢,他便介绍了友商促成合作。对此,赵鹤鸣不理解。爷爷告诉他,“赚多少钱不重要,但赵家豆腐干是金泽的一块招牌,这个招牌不能丢。”
如今,赵鹤鸣选择回乡,获得家人大力支持。他拉来在爱丁堡读社会学的同学一起创业,一个做新品研发,一个负责店铺运营。赵鹤鸣还说服一位在餐饮业深耕近20载的日料师傅,在古镇上开了一家拉面店,在店里吃一碗豆乳拉面,共有七道工序。
三人因食结识,又志同道合,想把老字号传承好,把“吃”这件简单小事玩出花样、做出新意,为此奋斗,其乐无穷。金泽古镇,也因这群年轻人的到来,人气渐旺、活力满满。
本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