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兰
下班路上,接到儿子的电话,脑子里快速刷新iPad的密码。这段时间的密码是大学学号系列,好像是991059……儿子当场测试,不对,不对,打不开。我说,等妈妈下班回来,我在路上了。儿子偏不,对他来说,家长不在家,自由刷iPad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浪费。
随着娃越来越大,管理电子产品变得尤其困难。刚放寒假时,上班上到一半就会收到我妈的微信:你儿子在房间里看电视,一上午没出来过。屡教不改后,我只能每次上班前把家里的各种电子产品藏起来,三台电视机遥控器、任天堂游戏机的手柄、电脑、iPad,有的藏在飘窗靠垫里,有的藏在床底下,有的藏在衣柜里、书柜夹层里、鞋柜里,总之工程浩大。问题是家里的地方有限,被儿子掌握以后,我还要绞尽脑汁想新地方。太累了!
老妈见我“教子无方”,经常批评我,一开口就是想当年……我跟她说,时代变啦。想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家里就一台电视机。虽然在偷看电视这件事上,我也曾和爸妈斗智斗勇,但只能算1.0版本。现在整个家里都被电子产品包围,早发展到10.0版本了。
老公说你要跟他好好地讲,给他充分的信任。老父亲就是好说话,他体会不到老母亲的压力。后来把iPad交给儿子,跟他约法三章:每天只能做完了功课看。可我下班回家,看到的都是他撅着屁股趴在床上看iPad,检查作业就是错错错。重新约法三章:作业完成后,用外婆的手机拍照给我确认后才能解锁。没想到他每天传来的照片都是远得不能再远的照片,还加了朦朦胧胧的滤镜。我说不行。他说,你又没说要怎么拍照。再约法三章:iPad密码只能每天下午4:30后提供。于是就有了我每天下班时的“夺命call”。
密码天天换,一天忘记换,屏幕使用时间就飙到6小时以上。然而,想密码这事也不容易。简单的怕被他猜出来,复杂的会把自己绕晕。老公建议捆绑亲子账号,这样既能给儿子一定的自由,让他学会自我管理,同时我也可以随时查看。初衷蛮好的,可我对新科技不熟悉啊……我设了微信和游戏的限额时间,没想到儿子用B站看了3个多小时视频。第二天,我把B站纳入管理,他又用网页看了3小时视频。第三天他下载了喜马拉雅听故事……
开学前几天,我盯他完成作业,还差两篇读后感呢。他一直说会写的。我心想,这个寒假你就没看过书,怎么写?没想到,最后他踩着点如数提交。我问他写什么了?他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我说,你都看过啦?他说,没啊,我让DeepSeek写的。哎,老母亲又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