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忍
看电视剧《繁花》,宝总与李李深夜在洪长兴用木炭紫铜火锅涮羊肉喝七宝大曲,但见炭火纯青雾气萦绕,但闻肉香浓郁酒香四溢,回想起20世纪70年代七宝大曲全盛期的两件事——
我年轻时在杨浦复兴岛的上海海洋渔业公司当出海船员,七宝酒厂生产的七宝大曲就在岛北的商店有售。航次半个月,出航一般会带酒。上岸时,我们偏爱嫣红的绿豆烧,它用红曲调色参与发酵,口感层次分明,8毛钱一斤,价廉物美。但它没有封口,只能从酒坛子零拷,带出海不行。清澈的七宝大曲一瓶一斤,有严封的瓶盖,1块2毛5分,价钱高得不多,属于出海的首选。船员在海上作业,平时不作兴喝酒,但逢年过节可以。工作完毕抛下铁锚停泊,加几个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菜喝酒。对七宝大曲的评价不是文绉绉的什么绵柔、醇厚、清润、甘洌、辛辣等等,而是直截了当,口感清爽、回味甜、不呛口、不上头、第二天醒来头不晕,属于朴实无华的肯定。
文友老刘当年插队长白山下的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1971年春寒料峭,19岁的他晚饭后因急性阑尾炎发作剧痛难忍,由知青同学背到公社卫生院手术救治。住院期间,朝鲜族邻居阿姨给他烧炕、洗脸、喂饭,安慰他、陪伴他直到痊愈出院。老刘感恩在心,每年从上海探亲返回时都会给阿姨一家带去国际饭店蝴蝶酥一盒、七宝大曲两瓶,这是当年拿得出手、代表上海品牌的“伴手礼”。两瓶七宝大曲,就这样成了珲春一家人记忆深处的上海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