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蒋荣
对于“样品”,我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1988年阳春三月,我刚担任上海吴泾化工厂膳食科的科长半年。舟山某海产品公司的经理和销售员找到我,说是当年推出了小包装500克的新鲜海蜇皮产品,不仅咸度符合上海人的口味,而且每袋都是用整张海蜇皮精细裁剪的,绝对保质保量,还盛情邀请我去他们仓库考察。正好单位要预购夏日福利,海蜇皮做冷拌菜嘎嘣脆好下饭,发给全厂6000余名职工无疑是件大好事。
每包海蜇皮当时售价8元,通过膳食科干部职工多年来的精打细算,包括饭菜票自然损耗积存,我们账上正好有二十余万元。再一看,两名客人带来的四包海蜇皮样品,真称得上是精品。正当我准备签下让每名职工享受两包、共六吨半的海蜇皮采购合同时,突然想起一年多前,我们单位曾把一批散装海蜇皮用作工会福利发放给职工,但职工事后都说这哪里是海蜇皮,简直就是“破揩台布”!于是,我立即一个电话打给食堂管理员朱遇时等两位同志,再三要求他们必须到海蜇皮堆放仓库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四包样品回来,再决定是否签约。
果然,小朱他俩带来的四包海蜇皮和原来的“样品”大相径庭。别的不说,我只是稍稍抖了抖塑料袋,袋子下方已经有了约四分之一当时仅0.15元/500克的粗盐。最后,我理所当然地谢绝了这笔生意。
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花枝招展的样品表象,现在网购更是有不法商家用照片和短视频中的样品来夸大商品优点,掩饰瑕疵甚至假冒伪劣本质,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多留一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