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真
饭局上,初次见面的朋友问:“听说你平时也写写文章?”我乐了:“写写文章?我是卖文为生的!”不料,身为企业老总的这位马上道:“那以后有什么文学讲座,一定要通知我!”他说,以前听过余秋雨的讲座,我们公司也有读书会呢。加了微信后,他传来自己朗诵《再别康桥》的视频。哈,又撞上文学中年一枚!
这年头,谁还读书啊?经常听人这么说,多半是反问句。可据我所知,爱读书的各界朋友还真不少。只要看看上海滩数不胜数的读书会,就知道还在读书的群体有多么庞大。
很多年前应邀在中华艺术宫开讲座时,我惊悉,颇有些听众在记事本上写满各类讲座、读书会、艺术展的日程,听完一场赶下一场,还认真做笔记。其中,有退休人士,还有以女性为主的职场中人。有书友为一场讲座,甚至从外地搭高铁而来。最近整理微信,就发现太多不认识的“好友”,都是听了我的讲座或拙著分享会后跑来加的,少数后来还有交流,极少数成了朋友。
说起民间的读书会,印象最深的,当数“云舍”及其主理人“一片云”。某天,在一微信群里,忽然有个叫“一片云”的群友晒我十几年前写的《蓝色评论》,说路上带着这本书读,深有同感。看见TA拍摄的书页上,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读书心得,好感动!我生性被动,那天破天荒主动跳出来说,作者在此。然后,加了好友,浏览朋友圈,知道她是一位自由职业的女生。再然后,就被她拉进云舍读书会群,去了不少她合作的空间分享我的书。交往多了,发现她读过的每一本书上都留下很多痕迹,包括即兴涂鸦。哪里有书店要倒闭了,她必去打卡、买书、拍视频。最新动态是,每个双休日,她都去新藏宝楼旧书集市卖书、买书。
多次应约去鹿鸣书店·爱悦空间分享自己的新书、旧书。店主郭总是情怀爆棚的文艺青年,每天忙进忙出,组织各类读书活动,深夜写长长的书店日记发朋友圈。见证了书店告别旧址、迁往更偏僻的新址,我被民营书店的艰辛和坚持打动。某次分享会时加的好友、律师Cecilia,把我拉进了“终身学习读书会”群。这个群,金融、法律界人士居多,本职工作繁忙,线上线下的读书活动却几乎每周都有。去年酷暑中,大家聚到群友、国家一级飞行员孟总的私人藏书馆,听馆主分享当时炙手可热的万斯自传体小说《乡下人的悲歌》。会上,群友们轮流作自我介绍。大概难得碰到一个作家吧,群友们对我的简短发言蛮感兴趣的,有人当即在网上下单一本拙著,还有律师说,下次他来分享我的书、我点评。Cecilia则跟我约定了直播分享新书《汲古斋传奇》。
忘了在哪个读书会群看到的这句——“我们都是读书人,我们更是行动派”,与爱读书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