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忍
20世纪90年代,上海渔船队远渡重洋奔赴西非的毛里塔尼亚(简称毛塔),跟他们联合捕鱼。曾经负责毛塔渔船队的同事老胡,告诉过我一个他们在毛塔种上海品种青菜的故事,听来蛮有味道——
位于西非的毛塔,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两眼望出去看不到绿,但见黄沙漫漫。不过它濒临大西洋,海鲜特别丰富,价钱比蔬菜都便宜。上海当时在毛塔有59条渔船,捕捞章鱼、墨鱼、鱿鱼等头足类,以及牙鲷、鳎、石斑鱼。那里鱼多、鱼好,船员却很辛苦,还吃不上蔬菜。毛塔多羊,可羊都是吃硬纸板长大的。没蔬菜吃,要得坏血病的。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就配有一艘水船,专门栽植蔬菜和发黄豆芽、绿豆芽。为了让船员吃上蔬菜,我们找到毛塔附近拉斯岛上的一家农场,空运蔬菜给毛塔沿海作业的上海船员。农场有洋葱、土豆、卷心菜、番茄等,但就是没有上海人最爱吃的绿叶蔬菜。调度员老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5年从浦东川沙老家带出了菜籽。毛塔渔业基地有一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但那是沙地,想种菜有难处,沙地存不住水,浇下去便漏得精光。老张掘地一尺,吭哧吭哧地掘出一小块地,然后在地上铺盖一层塑料纸,再铺上搅拌在一起的黄沙和骆驼粪。这么一小块一小块的,忙活几天,菜地总算出来了。
育苗在基地食堂旁。一小块经过同样方式处理过的沙地上,撒上菜籽,开始育苗。基地有一口蓄水池,水是向当地人买来的,水质不佳,老杨用麦饭石过滤后,浇到育苗地,伺候得可小心了。半个月,苗就能移到大菜地去。一个月后,青菜蹿到半尺多高,长势喜人。基地一航次每船配给一塑料袋青菜(10公斤左右),尽管船是错开时间分批到港卸鱼的,青菜仍是供不应求。老杨忙啊!好在青菜长得快,管理便捷。他又在育苗小菜地上搭个竹棚,栽种丝瓜,撑起一片小小的绿荫。毛塔人会不会来拿?不会,他们吃韩国人农场中装在箱子里的蔬菜,主要是白菜、菠菜、毛豆、番茄等,就是不吃青菜。老杨,我们开玩笑称他为“菜园子张青”,他也不生气,笑呵呵地给船员配菜。船员因长期只吃鱼不吃菜,脚都浮肿了,自从吃上青菜后,脚都很快消了肿。
老杨退休后,接班的小顾、小江等都将伺候菜地当作分内事。他们还从上海带来黄豆磨豆腐给船员吃,豆腐渣则作为菜地养料,代替骆驼粪拌黄沙。这块菜地历时30余年,至今犹在。船员们都亲切地称它为“阿拉的菜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