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志华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最适宜、最惬意的读书时光。在草长莺飞,万物启蛰之刻,捧一卷诗书,品一盏清茶,心情愉悦。每每读到名篇佳什,会引起心中一种感发不能自已之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
我在春日有“晒书”的习惯,把一些旧书放到阳台上边晒边翻,温故知新。其中的破、老、旧书始终不肯扔掉,因为铭刻着我读书生涯中那些难忘的记忆,虽然过去几十年,但它们始终伴随着我。现在是网络时代,能读到的纸质书太多,但“畅销书”一时热闹,没多久便烟消云散,真正的“常销书”是“书比人寿”,如唐诗、宋词、元曲,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如外国文学名著,父辈、儿辈都买过,待孙辈长大,仍会再买。年轻时,我与大多数同学一样都爱好理工科,但课余时间读过不少文科书,虽然我们历经苦难与磨难,但这些书恰是我们心中的火炬,照亮了混沌昏暗的前程。“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这句诗真实表达了我们这代人最典型的思想情感。按我兴趣,我认为春天最宜读田园山水诗,因为田园山水诗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意境旷远,含义隽永,尤其名家名作,用词造句精炼稳当,语音节奏自然和谐,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如行云,似流水,从字里行间参悟人情事理,给人性情陶冶和理性启迪。
以陶渊明和苏东坡为例。东晋诗人陶渊明被视为田园诗人,《饮酒·其五》是其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对仕途彻底绝望,归隐后悠然自得、自寻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他在田园山水间,寓心境于读书,寓思想于问学,欢乐之情溢于言表。宋代诗人苏东坡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他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鸭戏图配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画美诗更美,江南早春之景在苏东坡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稀疏的竹林外,几枝桃花摇曳着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诗人目光由近及远,远处江岸边,成群的鸭子跳入水中,最先感受到春的气息。蒌蒿和芦苇的幼芽已经破土,此时采来食用,正是鲜嫩之时,河豚逆流而上,从大海游回江里。苏东坡一生写了2700多首诗词,未必都是珠玑之作,但这首七绝广为人知,特别在初春,读来感悟更深。这首与春天同在的诗,只要有一年四季的变化,它就有永远的生命力。
春天读书,定会有情怀与灵感相融的兴奋与舒畅,唯有口读、眼读、抄读、心读,才能进入传神达意的境地。春天是美好的,《诗经》有云:“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书也是美好的,大诗人雪莱曾说:“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当春天与诗书相遇,便是一场难得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