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牵牛花(彩色钢笔画) 静怡善德 二维码的“祖宗” 曼谷惊魂 春天“三件套”的魅力
第16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5-04-21

二维码的“祖宗”

□ 袁山

在悠长的历史长河里,有件超有趣的事贯穿了人类发展的始终,那就是做记号。古代的商人们在自家货物上烙下专属印记,就像在说“这是我的宝贝,谁也别想浑水摸鱼”;客栈会给旅客的行李贴上辨认标签,就怕行李们“走丢”。

最有意思的还是乡村里盛行千百年的号字,它简直就是二维码的“祖宗”!在当知青的岁月,我发现,为了分清哪些是生产队的财产,哪些是各家各户的物件,不管是大家共用的,还是外借出去的,全都号了字,都能一眼认出来。先瞧瞧各家的那些家什,竹编的箩筐、畚箕、晒盘,木料做的桌椅板凳,下雨天用的斗笠、蓑衣,还有锡酒壶、瓷碗、锄头砍刀啥的,都被主人家刻上烙上或者写上了号,连猪和鸭也没能“逃”过号字的“手掌心”。鸭子最调皮,喜欢到处乱窜,下的蛋没一个是干净的,主人没办法,只好在鸭子的鸭蹼、脚趾尖、鸭头或者鸭尾这些地方做上不同记号。每到太阳下班送回鸭群时,主人的叫号声和辨鸭声混在一起,像一场乡村音乐会。

印章是记号、号字的“高级进化版”。我们生产队里每个当家人都有个印章,多数人用的是木头章,少数讲究点的用牛角章。印章盒是牛角或塑料做成的长方体小巧玲珑的小盒子,上方有活动的推盖,印章不用时放在里面。为了方便,许多男子人干脆把印章盒装入小布袋,与烟袋一起系在旱烟杆子上,随时拿得到。启用时,在红印泥上轻轻一按,再哈口气,往条据上一戳,姓名脱“印”而出,权利、义务或责任“一‘印’九鼎”。

这些号字记号印章,和现代的二维码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都是给物品或动物贴上“身份标识”,都是帮人们快速区分辨认。当然,二维码更神奇!它把那些实实在在能看到摸到的具象记号都变成了图纹形式,而且模仿人的指纹原理,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同卵双胞胎也有差别,做到了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二维码靠着如此独特的编码规则,实现了信息的唯一性和可读性,是不是超神奇?

从古老的号字发展到今天的二维码,信息标识方式的变化真的像一部精彩的时代变迁纪录片,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在历史长河里不断延续、不断创新,也找到了二维码的“老祖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