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潇
作为小学合唱团“C位”、初中教师乐队的兼职主唱及高中文艺演出的钉子户,我只听最时髦的歌。选择李玟,我毫不犹豫。高考在即,我仍旧要辟出时间,带着随身听,对着歌词本,揣摩那些没完没了的转音。它越难,我越兴奋。我要用李玟的时髦和难度,打败唱《小小少年》的那位少年——音乐老师的美声宠儿。回头看,这种“在野”的霸蛮风格一以贯之于我的成长。我甚至硬着头皮声称,李玟那些莫名其妙的发色和莫名其妙的发辫都十分好看,不懂欣赏的人,已经被时代淘汰。
我还无须明白流行文化的强势和时代流变的残酷。我只需要有一颗心,平凡、简单、跃跃欲试,灰头土脸的小城备考女生与李玟的心心相印,简直易如反掌。最喜欢《每一次想你》,既轻又重,连绵往复,像一条走不完的之字形迷宫,脆弱复坚决,九曲回肠……低头看,“许多事情只是口头上说得轻松而已/但心里岂止牵挂在意就可以……”这莫名其妙的长句,在音乐的加持下,变成了动人的诗歌。这就对了,这是音乐的统治,不是文字的。
听李玟的歌,让文学青年的我,不会只听得懂歌词,只看得起(难听的)民谣。听李玟的歌,让好奇心驰骋,走向世界。李玟得天独厚,她是中国人向外求索、学习、精进自我的典范。进入欧美主流榜单第一人,奥斯卡献唱第一人。凭实力走向世界,才有世界向我们走来。
2000年,李玟迎来了时代的考验。周杰伦中西融合的国风音乐,横空出世,虽然李玟很快与之合作了《刀马旦》,然而,曾经如此爱她的我,无论如何还是只听最时髦的歌——强势的流行文化,我和李玟渐行渐远。
李玟是中国转型期的隐喻。在时代流变的猎猎寒风里,惯有遗老式的缅怀及傲慢,鲜见勇往直前、再次涅槃的奇迹。李玟注定会做后者。她在时代的转弯处爆红,却丝毫没有造作的公主病,也许是摩羯座的谦逊、坚韧,也许是与母亲姐妹相依为命的初代移民经历,也许是作为“追求者”的艺术家骨子里学无止境的天性,李玟像是有些过气,但她从没停止创作。虽然她行事传统,很晚才进入狂欢的综艺,也正是在这爿荒诞、魔幻的场域,她诚恳而正直的灵魂遭遇了人生真正的折戟。
彼时我仍旧没有认真地去关注她的处境。之后她抗癌成功,再后来又流着泪讲述与生俱来的脚疾,我才时不时地去看一下她微博近况。怎么说呢,她在我心里像一个老友,走着她平稳而坚实的路,她从来都生机勃勃——带着些健身教练式的明媚开朗,像一颗阳光甜橙。
直到她离世,回望过去,一层层揭开时光的迷雾,看到她的坚持,她受了委屈,对学生全力以赴;她待人随和,却不做圆滑的和事佬,她仗义执言,毫不妥协……嗜痂成癖者也翻找不到一点人性的污点——哪怕无伤大雅的污点,只看到一个对艺术仰望星辰,对朋友温暖如春,对自己苛刻要求的好人。
李玟没能迎来她人生的再次涅槃,虽然这几乎是确定的。这确定在于她高远的目光,精湛的唱腔和她中国人的魂魄。那个从小模仿郭兰英,给妈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小女孩,少小离家,学了一身好武艺,她生疏的乡音,正慢慢灌回身体。也许在另一个时空里,她一次次扛过病痛,与志同道合的音乐家朋友们,创造了惊艳的新歌,时代的片羽,人生的思念,世界向你走来。只听最时髦的歌的我,再一次被你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