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
老家人把土豆叫作洋芋或洋芋头,印象里,外地来的物种像什么就叫什么,前面加个“洋”字,像洋桃、洋葱、洋扁豆就是这么叫的。
那年春节前后,母亲和三姐就在老家院子里辟出了三四个八仙桌子大的地块种洋芋。母女俩有商有量地忙碌着,等我从书房出来的时候,她们已经在收拾钉耙锄头收工了。
位于城郊的老家就剩院子里的一点儿地了,当时快九十岁的母亲就把这当成了她施展拳脚的舞台,大椒、韭菜、葱、蒜、芋头、洋芋、茄子、豌豆……听说吃了对身体好的东西她都种。院子里巴掌大的三厘地,在她眼里强过三十亩三百亩。她说,门口有了这些就不要花钱买了。在她心里,这块地比我这个瘪落儿还亲。母亲身体一直硬朗,直到走之前,还在门前的水池边洗衣服。所以,门口地上的收割成种,从不让我们插手,实在忙不过来就叫三姐来帮忙。三姐是母亲最小的女儿,母亲的话她从不违逆,所以母亲最喜欢喊她。
洋芋成了母亲眼里的乖孩子,乘风长,时间不长就把疏松的泥土拱出一条条闪电样的裂缝,隔一段时间,从裂缝里就能看到圆溜溜的脑袋儿变大了。收获的时候,这块不起眼的地方居然收了三箩筐。接下来,母亲按照大小和好坏对洋芋进行分拣、收藏。周末,我们一到家,她就向我们展示收成。我叫她起码分小半给三姐,再分一部分给另外两位姐姐,她勉强应承了一下。等下个周末回家的时候,厨房里还有满满两大箩筐。她告诉我们,把块头小的分给了三姑娘,其他的都留在家里。
我知道,如果这时候妻子动手把洋芋分了,母亲不仅没有一丁点儿的意见,甚至还在心里觉得这个儿媳很会做人。但是,偏偏那次妻子没有自己动手分,我分析,她应该有她的考虑。最终,大半的洋芋发绿浪费了。
第二年,母亲和三姐又在原地种了洋芋。结果,收成很差,面对少得可怜的洋芋母亲很失望。看到她近乎痛苦的表情,我说,泥土是洋芋的妈妈,你是姐姐的妈妈,你去年“小气”不肯把洋芋分给姐姐,今年泥土对洋芋也小气了,不让它们长很多,这叫一报还一报。洋芋是地里长的东西,在原地复种收成会大幅减少,一生不曾离开土地的母亲当然晓得这个道理。但是,一辈子相信因果报应的她听了我这么一说,还是有些将信将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