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业委会迎来“小秘书” 清凉港湾让全年龄皆享乐趣 有事“码上办”投诉马上管 “天清爽了,心里也亮堂了”
第4版:社区新闻 2025-08-11

有事“码上办”投诉马上管

老百姓办事更方便了,无证摊贩“待不住了”

曹家渡街道

数字化治理

“刚摆出来就被发现,这里真待不住了!”在万航渡路后巷无证摆摊的流动水果摊贩近日感叹道。原来,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网格工作人员在“码上办”周边商户扫码反馈记录中发现这里夜间经常出现零星摊点,随即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仅用一周便查处了3起占道经营,彻底终结了这场“水果游击战”。记者了解到,这得益于街道创新推出的全域门责“码上办”数字化治理系统。

“码”上服务办事提速

“以前办店招备案要跑好几趟,现在扫码就能提前咨询。”康定路856号一家新店的老板道出了许多商户的心声。通过“码上办”小程序中的“开店服务”功能,可在线咨询办理小型装修备案、店招店牌备案、生活垃圾申报、装修垃圾清运和废弃油脂处置等6大高频事项。

针对传统街区治理中责任模糊、监管扰民、服务滞后等痛点,“码上办”创新构建了“码上监管”“码上服务”“码上监督”三位一体新模式,市民可通过公众端扫码随时反映问题、提供建议,做到投诉响应“码上到”;门责单位通过商户端实现在线需求上报、政策咨询,做到开店办事“码上办”;路段长和执法人员通过管理端查询商户详细信息,了解商户申请事项办理情况、日常巡查记录及整改情况,实现电子台账件件留痕、任务派发事事回应。

“三色脸谱”动态监督

在万航渡路一家沿街商铺前,执法人员正扫码检查整改情况:“一扫就能看到商户档案,发现问题直接线上派单,整改情况一目了然。”

如何实现精准有效且“无事不扰”的监管?街道依托“门责自律联盟”开展常态化监督,由联盟小组定期巡查,组织商户自查互查,吸纳居民、快递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巡查,智能生成“三色脸谱”动态评级。“自治巡查+智能评级”的双轨制实现了监管的精准化与差异化,有效减少了对商户的过度干扰,更通过公开评价激发了商户履行门责的自律性,形成了“商户自律、公众监督、政府引导”的良性循环。

“检查变少了,环境反而更好了,生意也好做了!”餐饮店老板林女士说。

全民共治“码”上响应

市民王女士在长宁路绿岛附近散步时,发现人行道出现一处无证烧烤摊,立即扫描附近店铺门前的“一店一码”提交线索。系统自动定位并推送预警至网格工作站和执法终端,执法人员15分钟内抵达现场劝离摊贩,并对周边区域展开重点巡查,防止回潮。

街道管理办负责人表示,市民扫码投诉后,城运中心“码上办”平台20分钟内完成派单,相关责任人1小时内接单响应,现场问题2小时内处置,复杂问题24小时内上报反馈;处置完毕立刻上传结果,扫码可查,形成完整闭环。

本报记者 陈佳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