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业委会迎来“小秘书” 清凉港湾让全年龄皆享乐趣 有事“码上办”投诉马上管 “天清爽了,心里也亮堂了”
第4版:社区新闻 2025-08-11

“天清爽了,心里也亮堂了”

“多格合一”机制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如今的陶安小区已无“蜘蛛网”横亘在楼栋之间 受访者供图

华阳路街道

架空线入地

走进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第三综合网格的陶安小区,抬头望去,湛蓝天空下是整洁的楼栋外墙。谁能想到,这个清爽敞亮的售后公房小区,3个多月前还被密密麻麻的架空线缠绕。那些架空线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横亘在楼栋之间,既碍眼又暗藏安全隐患。

小区陷入“蛛网之困”

陶安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10栋居民楼里住着193户近400位居民。“这‘网’,我们盼着拆好多年了。”业委会主任胡锡祺提起曾经的“蜘蛛网”,满是无奈。

陶家宅居委会主任吴江远坦言,过去社区想管却没抓手,只能挨个打电话请有关部门来现场,可往往是A说归B管,B等C规划,一圈沟通下来,又回到了原点。

这种“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治理碎片化,让“蛛网之困”在小区盘踞数年。直到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机制的推进,才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转机。

“指头”攥成有力“拳头”

华阳路街道以“多格合一”为契机,打破条块壁垒,构建“一核四维、力量融合”的网格运行新机制。陶安小区成为首批“试验田”。

“一核统领”吹响协同“集结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第三综合网格长,启动网格党建联席会议,依托“吹哨报到”机制召集长宁区房管局、公安分局、供电公司、通信运营商,以及街道相关部门、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在小区现场召开办公会。“隔空对话”变为“把脉会诊”,很快达成“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入管入网、清理收归”的共识,过去分散的“指头”攥成了有力的“拳头”。

社区干部的角色也悄然转变,从“救火队”回归服务本职,深入楼栋倾听居民意见。一支由党员、退休干部、楼组长组成的“居民监督小组”每日巡查,实现施工全程居民“零投诉”。

背后有“一张网”支撑

今年5月,陶安小区的“蜘蛛网”被彻底清除,地下管线统一排布,天空重归清朗。这场“微更新”带来的不仅是颜值提升,更彰显了治理效能的“级数”跃升。小区的红色业委会更是借“蛛网入地”行动,厘清矛盾、公开成本,推动物业费调价方案,赢得近八成业主支持,建立起“按质论价”的长效机制。

数据显示,第三综合网格市民热线万人工单量从3月的20.64降至6月的1.97,降幅达90.46%,解决率和满意率双提升。“现在我们敢直面难题了,背后有‘一张网’支撑。”社区干部的状态焕然一新。

“以前觉得这事儿不可能解决,没想到真办成了!”居民的获得感更为真切,一位在小区住了30多年的老人感慨,“天清爽了,心里也亮堂了。” 本报记者 赵菊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