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扬
我国短视频产业已经以千亿规模成为经济发展新力量,“人人皆可创作”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此时,我们似乎更应该追问:海量内容奔涌之下,什么样的作品更值得被记住?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以一场持续举办六年的短视频大赛给出了回应——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大有可为。今年大赛收到社会投稿3300余部,122余所高校投稿超过470部,质量和数量再次创下新高。
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一是人物形象更鲜活。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并由此导向对现实本质的深刻把握。《铿锵小玫瑰》摒弃说教和廉价的煽情套路,始终从浦东新区六团小学女子足球队里小队员们的视角出发,记录了她们训练比赛的激烈场景,也让她们面对镜头直抒胸臆,从对足球的单纯喜爱讲到对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感。她们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和独立自强的人格闪光点会促使我们对“体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一番与时俱进的新思考。
二是情景交融更深入。从日常出发,落点于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社会思考,用小切口细说大概念,把个体经验与宏大议题有序连接起来。《故纸堆里写青春》犹如一曲婉转的吟唱,让古籍修复过程在考究的光影中层层显影,也让中华文化典籍之美在工作场景中得以直观地展现出来。精致的运镜和朴素的访谈相结合,仿佛一座时钟调慢了时光,让凝集在古籍中的千年时光和传承在武汉大学古籍修复学者身上的精神悠然相逢,浓稠了匠人的底蕴。
三是技术赋能更多元。无论是已经成熟运用在影视业里的虚拟制作,还是刚刚兴起就已有全民普及之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抑或是早就遍布各类短视频的二次元巧思,都实现了与历史关怀和现实关照更全面更深入的融合。《75年 我们正年轻》借由“爷孙俩视角”的巧妙构思和虚拟制作技术,实现了在短短几分钟内复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七个重要历史节点,引发观众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期待,开拓了讲述国家大事类短视频创作的新格局。
四是艺术风格更鲜明。短视频时长虽短,却阻挡不了创作者身上跃跃欲试的艺术热情。类型电影和唯美抒情各有审美情趣,都为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老物》用一个镜头引发我们的人生喟叹,《来咧》则用两个段落折射岁月沧桑,极致的形式感与厚重主题的结合达成了艺术创新的探索之旅……
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创意之都的上海活力,继续努力推动“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短视频生于人民生活的沃土,终将绽放中国故事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