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昊在商飞基地
日前,松江七中应届毕业生徐嘉昊当选2025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他的身上隐藏着一段战胜疾病,逆风飞翔的故事,而这段故事带给别人更多的思考。
7岁时,一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让徐嘉昊接受了长达两年多的化疗。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能吃流质、只能躺着,甚至不能哭,不能大声说话。然而,这个坚强的小男孩挺了过来,疼得不行的时候,他就看纪录片,尤其钟爱航空类纪录片,他的心愿是——长大后能设计出最安全的飞机。
幸运的是,他战胜了病魔。重返校园后,他学业优秀,担任中队长,获得过数十次校、区级奖项,还作为校琴箫社团成员参加了2023年松江区中小学生器乐展演和两届区少先队鼓乐大赛。患病期间,上海市阳光爱心志愿者服务总队曾为他颁发“勇敢小战士”奖。康复后,他加入了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的爱心教室志愿队伍,为小病友带去快乐和信心。难能可贵的是,他依旧保持着对蓝天的向往和热爱,在全国和全市的模拟飞行比赛中,他屡屡争金夺银。他观看了大量优秀的飞行视频、自学航空理论、向教官请教、与队友讨论,深入研究更好的操控模拟飞行的方式。2023年7月,他参加了由《航空知识》杂志社举办的“未来飞机设计师”夏令营,获得“最具潜力航空工程师”称号。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年那场病痛?小徐妈妈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她说,可能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要分成两方面来看。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悟透了不少道理。孩子生病前,她最常对他说的是“快点快点”,快点去上培训班,快点学本领,快点多认一些字,再多做几道题。然而,当病痛让这一切戛然而止时,她发现,慢下来的日子,也挺好的。
其实,徐嘉昊父母的工作和航空毫无关系,他们并不明白孩子为何渴望冲上云霄。孩子生病时,他们会搜罗各种相关新闻,每天聊啊聊,让孩子在狭小的病房里,对未来的世界仍充满渴望。孩子康复后,全家人的旅行地图,几乎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航空类展馆为坐标,比起其他参观者,他们的优势在于——自带讲解员。曾经的晴天霹雳,正在成为日后刺破迷雾的一道光。小徐妈妈说,她时常会想,兴许,没有那场病,孩子不可能有大把的时间,看完每一期《航空知识》杂志和几百集纪录片,甚至开始啃《飞机空气动力学》和《飞机总体设计》等大学教材;兴许,没有那场病,她也不会慢下来,和孩子朝夕相处,听见孩子心底的声音。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