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
刷购物平台发现,鲷鱼烧如今是一种方便食品。买回来冷冻,需要吃的时候用空气炸锅复热。对着页面看了几分钟,还是没买,或许因为对我来说,鲷鱼烧就是要在店铺买现烤的滚烫的,边等它凉边吃,这是一种街头的快乐。
看人做鲷鱼烧也有趣:鲷鱼形状的模具刷油,倒入面糊,烤至定型,然后夹入豆沙馅,将另外半边“鱼”合拢,压紧,再烤一会儿,倒出来,便成为塞满豆沙馅的鲷鱼烧。日本的类似甜食还有今川烧,区别在于今川烧是圆柱体,馅更多。
多年前在一家中日合资电梯公司工作,坐我旁边桌的课长只要去南京路保养电梯,回来时就会带鲷鱼烧。打车十几分钟的距离,拿到手还是热的。我每次快乐地吃,从来没想过去店里买,甚至不知道他在哪儿买的。
直到前些年旅行,在东京四谷的鲷鱼烧名店“若叶”排队,才想到,哦,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买鲷鱼烧。排了十分钟,移动到立牌跟前,“这里大约要等半个小时”。看看前面人不算多,纳闷。原来每个排队的人都买一堆,制作的人就三个,里面忙得热火朝天,队伍也只是慢慢蠕动。从开始排到买,花了四十分钟,我和朋友决定一人两个。橱窗贴着道歉信,大意是,赤豆涨价,不得已,从某月某日起,每条鲷鱼烧含税150日元。按当时汇率不到10元。作为游客,无法判断这算贵还是便宜。店里有桌椅,也有自助式的茶水,我们坐下吃。我怕烫,边吹边吃。一口咬下去,叹道,馅料好足!
鲷鱼烧的鱼尾通常就是蛋糕薄脆,但他家的连鱼尾也满是馅料。吃完一只,陷入饱食后的懒洋洋,另一只无论如何吃不下了,留待明天吧。
“若叶”太难买,后来旅居日本,虽然住得不远,但我常买的是另一家路边的连锁店。那家即便排队也就一两个人,馅料有多种选择,不过我仍然只吃传统的赤豆馅。260日元一只,论个头当然不如“若叶”,我这才明白,排长队不光因为好吃,也因为实惠。
秋风开始带着寒意的季节,捧着装鲷鱼烧的纸袋,再走几分钟就是新宿御苑。来到我最喜欢的巨大鹅掌楸下,温度也差不多正好入口。鹅掌楸的马褂形树叶变黄又转绿,我每天坐在电脑前翻译《富士日记》,其间偶尔散步,吃了若干个鲷鱼烧。店里打工的年轻男女似乎换了一茬。鲷鱼烧虽然美味,毕竟有些单调,我开始想念上海街头的糖炒栗子。
虹口有家著名的糖炒栗子,以前在法培上课的时候,我常常在课后去买。当然也要排队,如果正好上一锅卖完了,就要等半个多小时。等真的回到上海,想吃栗子,往往直接从电商和当天的菜一起下单。过于便利的生活有其弊端,人逐渐远离街头买吃的日常快乐,也就失去了与食物一起的阳光、风和树叶颜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