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世锦
上海芭蕾舞团原艺术总监、一级编导林泱泱七月逝世,这是舞蹈界的重大损失。1954年泱泱考入北京舞蹈学校,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学习芭蕾,成绩优异。毕业后即被派往刚组建的上海市舞蹈学校任职。除了教学,泱泱全力参加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创作演出。1965年我进入《白毛女》剧组(后为上海芭蕾舞团)乐队工作,与泱泱成为同事。1978年,上海的文艺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受此影响,一直希望在芭蕾舞剧创作上有所作为的我特别想为上芭写一个舞剧剧本。此时,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朋友告诉我,厂里正准备筹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中国北方达斡尔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故事片《傲蕾·一兰》,作者是叶楠。朋友设法让我看到了电影的文学本,浏览了剧本后,我感觉这个故事特别适合改编成舞剧。我去见了叶楠,把自己的想法与他沟通。欣慰的是,叶楠很愿意我改编他的剧本。接着我们在北京、青岛、上海等地多次讨论。为了更符合舞剧的风格,我们商量并达成一致,把舞剧的名字定名为《玫瑰》(女主人公)。经过反复修改,在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后,上芭立即成立了创作小组,林泱泱被指定为主要编导。我又联系了上音的老同学、作曲家金复载担任舞剧的音乐创作。紧接着我与泱泱等创作组成员远赴黑龙江故事发生地体验生活,还到了达斡尔族自治旗访问,了解历史。多次观看当地的歌舞表演,泱泱特别用心地收集舞蹈素材。舞剧逐渐成型的过程中我们又邀请达斡尔自治旗的领导来上海观看并指导。
经过约半年的努力,1979年7月10日,大型芭蕾舞剧《玫瑰》在福州路市政府礼堂隆重上演,凌桂明、余庆云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奥立达和玫瑰。彼时《玫瑰》成为粉碎“四人帮”后全国舞蹈创作的第一部舞剧,演出盛况空前,观众反响热烈,抢票时几乎把剧场的门都挤坏了,媒体亦好评如潮。泱泱编导的舞蹈别具匠心,例如玫瑰被囚禁在帐篷里的树干上,他设计了一条长达8米的铁链,一头锁住了玫瑰手臂,演员带着这根铁链以动人的舞姿抒发对匪徒的愤怒,对未婚夫奥立达的坚贞爱情和内心的悲伤。《玫瑰》的演出成功彰显了泱泱的艺术功力!舞剧因此荣获新中国30周年优秀创作演出奖。
一年后,1980年5月日本大阪举行第三届国际芭蕾舞比赛,最早参加国际赛的中国上海芭蕾舞选手汪齐风表演了泱泱编导的双人舞《青梅竹马》,恰是选自舞剧《玫瑰》。与其他经典芭蕾舞剧中表达爱情的双人舞不同,编导泱泱把芭蕾和中国民族舞的语汇相交融,舞者犹如秋夜的月亮披上如烟的云纱,以羞涩腼腆、含而不露的东方美打动了评委们的心,评委主席给打了满分!
1985年我被调去上海交响乐团工作,离开了芭蕾舞团。我知道泱泱之后还创作了《鹿回头》《沉思》《桃花潭》《卖火柴的小姑娘》等芭蕾作品,经常以中国芭蕾专家的身份远赴日本、澳大利亚执教当地的芭蕾舞团,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