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伟
2001年3月22日,刘白羽回到首都301医院才几天,给我寄来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墨迹。从诗中我看出他的心还在上海。
3月9日,刘白羽到上海后,赶往华东医院。他见巴老说话困难,便握着巴老的手说:“再过几个月我们相知相交六十五年了,是值得纪念的。”病卧在床的巴老微微点头。刘白羽那次在沪十天,“三顾”巴老病房看望……1934年,还是文学青年的刘白羽,经靳以介绍与巴金相识,当听到巴金要给他出书,毫无准备。这时,巴金把整理好的文章放在他面前说:“这是你的文章,编个集子够了。”就这样,刘白羽的第一本小说集《草原上》在上海诞生了。难怪刘白羽对巴老有种很深的感恩情结。
3月9日那天,刘白羽还看望了杜宣,在病房,杜宣拿出散文集《桂叶草堂漫笔》及《杜宣剧作》相赠。刘白羽无意间在书上看到1984年5月杜宣随巴老出席东京47届国际笔会的片段,这成了他俩的共同话题。我听他们交谈,当年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去机场迎接的情形恍如昨日,副团长刘白羽给我留下印象是高挑的身材,身穿灰哔叽呢大衣,手提公文包,简洁的装束有股子军人的英气。
刘白羽把在上海的活动表排得满满的,他走访了老战友陈沂、马楠夫妇。11日傍晚,他突然叫我把张瑞芳、周小燕接到他下榻的衡山宾馆。刘白羽只能采用临时“加场”的办法与朋友相聚了。刘白羽还想多看看上海的变化。我随刘白羽两次上“东方明珠”观光,参观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等,还陪他到上海老城厢去寻访1946年夏天他住过的旧居。刘白羽回忆道,当年南方局来电,要他到上海新华日报筹备处工作。他即从延安带上在窑洞完成的《环行东北》初稿一路辗转来到上海,被安排到地下联络点。他在嘈杂的环境工作,暑夜不顾蚊子叮咬,挥汗修改《环行东北》。15万字的《环行东北》很快通过秘密渠道出版,影响很大。一次,刘白羽在郭沫若家见此书,他把这次“巧遇”戏称是新书的“首发式”。
14日,刘白羽来到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亚洲厅。进门后,他朝玻璃幕墙走去。指着对面的上海大厦说:“解放初,我在‘百老汇’14楼住过。”接着又说,他随“四野”征战到汉口,这时,武汉军管会副主任陶铸对他说,“武汉刚解放,须尽快与上海通航,你人头熟,能否去了解一下情况,供我们参考?”刘白羽听到是去上海,可高兴了。一到上海,军管会交际处长周而复安排他住上海大厦,并受邀到顶层俯瞰“夜上海”。他从璀璨的灯火中看到新上海的曙光……所以,刘白羽借用唐代诗人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来赞美上海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