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赛艇与帆船 “帕友”会聚  爱心汇聚 做好人生的舵手
第8版:文体汇/动态 2025-09-21

做好人生的舵手

专访奥运冠军徐莉佳

“第一次下水,我躲在船舱里面,不敢坐到船上面。”徐莉佳笑着回忆。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畏怯的小女孩,日后会成为中国帆船史上的传奇人物,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如今又转型为体育媒体人,徐莉佳始终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她的体育情怀。

近日,为上海赛艇世锦赛预热,帆船女王徐莉佳做客“上观碰碰头·一起做晚FANS-苒情尚体”直播间,与记者共聊与帆结缘的这二十多年心路历程……

掌舵人 从泳池到大海

很少有人知道,徐莉佳与水结缘的第一步,是一方泳池。

出生在上海长宁区,5岁时,徐莉佳就被幼儿园选送,进入区少体校训练游泳,主攻长距离自由泳项目。徐莉佳的身体天赋从那时就开始显现。10岁那年,帆船教练到游泳队选苗子,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身材高挑的小姑娘。

作为单人帆船选手,徐莉佳需要掌握的是帆船运动中所有的技术技能。其中,如何掌舵是最核心也是最难的。“无论是单人帆船还是多人帆船,舵手的预判性和精准性都非常重要。一名好的舵手到最后其实很少用舵,因为每次用舵都会增加阻力。”精准把握,顺势而为,徐莉佳的人生轨迹诠释着“舵手”的深层含义——不仅是驾驭帆船的能力,更是把握生命方向的智慧。

徐莉佳人生的第一次旋涡,来自家门口的2008北京奥运会。作为世锦赛金牌选手,又是东道主,彼时,徐莉佳承受着巨大压力。“无论我走到哪里,每个人看见我都要说‘莉佳加油,你要拿金牌’。”青岛奥帆基地海域的特点与徐莉佳的技术特点正好相左,北京奥运参赛压力在第一天就爆发了,“跑了两轮二十名开外,真的是倒数。”

转折点出现在最低谷的时刻。糟糕的成绩让徐莉佳反而豁出去了,“最糟糕的不过如此,我就怎么开心怎么来。”心态转变后,成绩逐渐回升,最终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心态的重要性。北京奥运会后,她开始研究运动心理学,进行冥想和自我暗示训练,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奠定了基础。

寻航线 人生也“在海上”

时间倒回到2012年8月6日,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决赛在韦茅斯·波特兰港举行。

在奖牌轮比赛中,徐莉佳放弃了常规航线,转而操控帆船进入最远的右侧航道。这一决策打破了当时多数选手选择左侧航道的常规战术,成功避开东道主英国选手的强势竞争,最终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在欧美选手垄断的帆船项目中获得奥运金牌。这一战术也体现了徐莉佳对风向、航道及对手策略的精准判断。

另辟蹊径的航线选择,对航线决策的敏锐和精准……这种特质,如今体现在徐莉佳人生抉择的方方面面。

徐莉佳退役后的选择并不少。“可以当教练、领队,或者船队翻译,但尝试后发现这些角色无法吸引我。”与风浪搏击二十余载,她磨砺出勇于挑战的性格。“我想做个媒体人,换一种方式继续热爱的体育事业。”找到人生新航向,徐莉佳立刻“转舵调帆”,毅然中断了正在南安普顿大学攻读的管理专业,重新申请了体育新闻传媒的研究生。

2018年1月,徐莉佳开设了自己的采访专栏,从音频节目起步,逐步扩展到公众号文章和视频号内容。她坚持将长达半小时或一小时的采访剪辑成精彩片段,在各个平台分发。面对镜头,她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回到幕后,她更是采访、解说、制作视频“一肩挑”。

“不给自己设限,大胆拓宽生活的边界。”她始终怀揣“在海上”的心态,“当你与大自然搏斗过,回到岸上,哪怕有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分享者 多维度拓边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徐莉佳对上海的水上运动发展有着深刻见解。“上海非常适合水上运动,淀山湖和滴水湖非常适合初学者。”她亲历了上海帆船运动的发展历程:“我刚练帆船的时候,跑这个船的连100个孩子都不到。”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从北方的辽宁省到南方的海南省,广东省,几百家俱乐部,几十万青少年在学帆船。”

如今,她住在苏州河附近,经常沿着河岸跑步。她计划尝试参加上海马拉松,从半马开始挑战。赛艇世锦赛期间,她可能会再次上艇体验。戏称自己是上海“三上”赛事的“野生代言人”——未来,在上马、上艇、上帆,都可能看到她的身影。这种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正是她最动人的品质。

徐莉佳的人生轨迹,恰如一场精彩的帆船比赛:有顺风时的畅快,也有逆风时的艰难;有平静湖面的训练积累,也有惊涛骇浪中的生死考验。她用二十多年的运动员生涯和正在展开的媒体人旅程证明:真正的舵手,不仅能在海上掌舵,更能在人生的航道上找准方向,破浪前行。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