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太和论坛今天在北京落幕。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推动全球不同文明、世界文化遗产地及博物馆之间交流对话与和谐共生,并为故宫博物院在新的100年中创造发展机遇,拓宽合作领域,描绘宏伟蓝图。
跨越六百载的紫禁城,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所蕴含的太和、中和、保和思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髓,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面对故宫的第二个百年,故宫博物院将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四大建设体系,通过深化文物保护研究、推动数字化应用、活化文化传播,全面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博物馆的活力,最终来源于公众。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和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等众多文博人,用极具感染力的案例,生动诠释了博物馆如何走出高墙,实现与社群的共创共享、共生共荣。
褚晓波介绍了上海博物馆通过创新的运营策略,让观展从一次性活动变成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现象级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曾连续7天7夜168小时不闭馆,13个月展期吸引了超过277万名观众,营收超7.6亿元,创造了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的多项纪录。这一大胆而成功的尝试,证明了优质文化供给能够有效激发社群的巨大热情,实现博物馆与公众的“双向赋能”。
单霁翔回忆了“紫禁城里过大年”和“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筹办过程——将古建筑群作为大型展厅,复原了消失179年的天灯和万寿灯,让紫禁城再度被点亮。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驻华大使,更打破了固有的参观模式,让北京市民和年轻人成为故宫的新观众。故宫通过活化空间、不断扩大开放面积,让红墙、黄瓦、蓝天成为全球游客心中绚丽的色彩。
太和论坛不仅是总结经验的平台,更是凝聚全球共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地。本届论坛围绕“高质量运营与管理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科技融合”三大热点展开深度研讨,产出了一批务实成果。其中,《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倡议》的发布,以及“故宫零废弃”项目核心成果的推出,集中体现了东方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的融合。在国际合作层面,论坛促成了故宫博物院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重量级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彰显了故宫在新时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全球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