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半亩塘 茵莱湖之晨 一次始料未及的“出圈” 陆小曼二三事 香烟壳子 山沟沟里的父亲
第14版:夜光杯 2025-10-13

山沟沟里的父亲

张耀

我11岁那年,父亲突然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我们。我问母亲:“爸爸去哪里了?”母亲含泪说:“去山沟沟了。”

山沟沟,在浙皖交界深山峡谷中,四处都是一望无际的山,山峰连绵,人烟稀少。20世纪60年代,建设“小三线”,父亲奉命去建一个军工厂。去的都是上海人,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穷乡僻壤。

父亲在出发前的一个星期天,带我们全家来到人民公园。我们兄妹四人还都是小孩,母亲抱着小妹,父亲用他心爱的德国相机,拍了一张全家福。但他并没告诉我们,这张全家福所包含的意义。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是他在向我们告别,向大上海告别。

开始几年,父亲像与我们失联一样,杳无音信。家里每过几个月会收到一封“杭州505信箱”的来信,母亲不让我们看,神秘兮兮的,可是每每半夜,我总会被一种莫名的声音惊醒,只见母亲点着一个小台灯,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泣涕唏嘘。我似梦似醒地望着她,不知所措。

中学那年暑假,我跟母亲吵着要去见父亲,母亲说试试问一下能不能去。一个星期后,父亲那边终于答应了。我高兴极了,还到处跟邻居和同学们炫耀,好像是去一个旅游胜地度假一样。在一个天还蒙蒙亮的早晨,我带着八岁的小妹,坐上了解放牌军用大货车,向我梦想中的山沟沟进发了。

大货车一路疾驶,中午到了杭州,过临安后不久,就进入了山区。车窗外,茫茫山海,层层叠叠,盘山公路蜿蜒起伏,很是壮观。更令人惊讶的是漫山遍野的树枝上都挂满了一个个绿色的小果子。我第一次见识,问司机,他说是野生的山核桃。后来,杭州小核桃成了上海人民最喜爱的年货之一。

后来又知道,为了建设“小三线”,专门先开山辟路,修建了这条盘山公路。这深山老林,当年日本鬼子都不敢贸然进去。

车在山里开了至少三四个小时,沿途一片青山绿水,云雾似轻纱般缠绕山腰,偶有飞鸟穿林,山脚下,碧水蜿蜒,波光粼粼,映着蓝天白云,我兴奋极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突然乌云笼罩,雷声隆隆,狂风暴雨倾盆而下,不过片刻,前面的道路已被淹没。我惊恐万分,司机却云淡风轻地说:“没事,过一会儿就好了。”原来他经历多了,这种情况是常态。

很晚的时候,夜色中,迎面而来很多解放牌军用大货车,浩浩荡荡,神龙不见尾。司机说:“快到了,这是厂里生产的产品,正由部队官兵押运出山。”

当我们的大货车进入宿舍区时,只见远远有个人一手打着伞,一手拿着手电筒照着大货车。我看不清,但见一束光透过车窗,然后听到父亲带有宁波口音的大嗓门:“到嘞,到嘞。”

父亲满头白发,胡子拉碴,皮肤黝黑,体魄强壮。我很惊讶。印象中的父亲完全变了模样。想当初人民公园的父亲,皮肤白皙,身材颀长,戴着金丝边眼镜,温文儒雅。如今站在我面前的父亲,就像山沟沟里的一个大汉。

让我更惊讶的是父亲的住房。那是一个极其普通的砖瓦结构的集体宿舍。父亲在二楼的一个单间,房间里放着三张上下铺的铁床,跟一个副书记一起住。他俩的下铺都装有缝满补丁的白色纱布蚊帐,上铺全是书籍。每人一张写字桌,上面放着一只台灯和几个搪瓷杯碗。再加两把木椅,两个木箱,这便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没有衣柜,大热天连一只电风扇也没有。卫生间在楼下是公用的。一个堂堂的大厂干部,生活起居竟然像苦行僧一样。

我与小妹的到来,似乎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他每天起早摸黑,早上7点就出门了,晚上6—7点回来打理一下,7点后又出发直到晩上12点。他把一沓饭菜票交给我,让我们自己去食堂吃饭。我一直没明白,他什么时候吃饭?我们连吃饭时间都见不到他。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他:“你怎么不陪我们出去玩玩呢?”以前一直知道那地方离黄山不远,我是多么渴望呀!“好,礼拜天陪你们去。”父亲望着我爽快回答,我很开心。

礼拜天终于到了。那天父亲破例没去厂里,带着我们去四处转转,照例是双脚行走。我知道他有一辆吉普车,但在厂里他是不用的,更不用说是带我们出去玩了,我心里估摸着这一趟玩能走多远。

我们沿着通往厂区的道路一路前行,两边群山环抱,山风轻拂而凉快,空气是那样清新,满眼参天树木,阳光掩映。不经意间便来到了厂区,父亲说进厂区要出入证,只是带你们看看。我们当然不可以进去,其实我也没想要进去。父亲突然说他有事要去厂里,让我们自己回去。天知道他又要去干嘛!我呆若木鸡,开心戛然而止。望着父亲急转而去的背影,我攥着衣角站在原地,连喊他的勇气都没有,怅然若失。

好端端的一个暑假旅行计划,从开始便可知日后的结局了。无奈,无聊,我开始翻看父亲床上的书,那可全是一些政治书籍呀,好吧,看吧,否则无法打发大好时光。小妹则每天把父亲借来的几本儿童连环画反反复复地翻看,爱不释手。

父亲在山沟沟里一待就是20年。后来才知道,他在厂里为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火箭弹呕心沥血,从产品的技术研发到生产管理,以及这么多人的后勤保障协调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产品最后试验成功,并在1979年立下奇功,父亲也因此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父亲的一生,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赤胆忠心,不顾“小家”,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了“大家”。国庆期间,我加倍怀念去年故世的父亲。他们这代人的奉献,是对责任的传承;我们后辈,不能忘记新中国每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