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重读《静静的顿河》(外二首) 无风(纸本设色) 唯有美食最养人 三楼电报 希望看到这样三座博物馆 睹猿思人
第13版:夜光杯 2025-10-14

唯有美食最养人

钱红莉

苦夏耗人的阳气,到了秋凉才能一点点补回。养生专家一贯主张秋食酸。酸性食物,既促消化,又养胃。先将胃调理好,才能更好摄取食物的养分。早起第一件事,切几片柠檬,浸泡于温开水中,兑一勺蜂蜜,空腹喝下。这杯水,仿佛事先给一天定下舒缓的基调,也算养了气。

山楂,应时地红了。网上学来一道佐粥小食——山楂薄饼。新鲜山楂五六枚,去核,洗净,加适量水、白糖同煮,至山楂变软,汤汁浓稠,冷却后,加面粉、酵母,调成面糊,静置发酵二十分钟左右,放平底锅内,小火烙成一张张薄饼,口感酸甜、松软,晚餐搭配一碗小米粥喝,减脂,又清胃肠。

冰箱里冻藏着一只宁夏滩羊前腿。秋凉,正是吃羊好时节。剁成小块,焯水,入罐,加陈皮、肉桂两样佐料,猛火煮开,小火慢炖,待汤汁牛乳一样洁白时,捞起肉块,素油干煸至焦香,起锅前撒一撮孜然粉,食欲暴增,一口一口,韧而酥脆,满嘴芬芳。

羊汤喝起来黏嘴,最是宽慰心怀。或者用来下面,碗头上撒一把香菜,稀溜溜的,一路落入胃囊,一头汗,逼出体内浸了一夏空调的寒湿,真切感受着胃的复苏,犹如阳气上升万木回春。

除了羊汤,鱼汤也是秋日一绝。野生鲫鱼两条,油煎至两面橙黄,挑一丢丢猪油增香,热水没过鱼身,小火慢熬,待汤色乳白,加入一块嫩豆腐。鱼汤生火,豆腐性寒,寒、火中和,去了燥气,身体便温润了。若有鱼丸,原汤煮原味,更佳。

秋躁还是有一些的。买回洪湖藕,粉糯品种,藕节瘦长,九孔多丝,外皮斑点密布,外观上确乎不曾夺目。但,这世间,真正的宝藏多呈现出粗朴外表——它们将毕生心力都注入了内涵之中。削皮,洗净,滚刀切,与猪肋排同煨。纵然不加盐,我也可以囫囵吃下一碗藕块。

微信朋友圈里,江南的朋友晒出一碟家常小菜——素炒菱角米。望着那一颗颗冒着油泡泡的闪闪亮的乌紫色小精灵,不禁咽下一串唾沫。我们这座城市,少水系,每一年的秋意里,总是日甚一日地少了那份南方的温润。吃菱角米,要到河流蜿蜒的江南。

有一年应邀去金华,每一餐,都见碧绿的荷叶托着小山似的新鲜莲子以及佳人般的红菱,刚自水中摘来的,带着簇新的河流气息。

老菱可以煲荤汤。菱藕同质,煲出的汤,乌嘟嘟,润肺,养气。许多年,不曾吃到菱角了。孟子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故乡在山东邹城,那里想必河流湖泊纵横,多食红菱、白藕,浩然之气自然储养起来了。

栗子,也是补气佳品。适合小仔鸡配它来烧。菜市有一摊位,专售谷饲料喂养的小仔鸡。小鸡们褪了毛,一只只,斤余,瘦而柴,遍身霭黄。菜籽油煸香老姜片、京葱段,加鸡块爆炒,老抽上色,加开水,汇入栗子,中火焖煮。鸡肉韧而紧实,耐嚼,栗子软糯香甜。

每做这道菜,小孩额外请求多留汤汁。盛饭,他不用碗,改用白碟。将米饭垒于半边碟中,空出另一边,放鸡块栗子,最后让我亲自浇几勺热汤汁于饭上,称之为“鸡肉栗子盖浇饭”。

一向是“中年向老”的心境了,不比孩子,如此炽热新鲜地爱着这个世界,连吃一顿简餐,都有着节外生枝的仪式感。

再吹一阵秋风,白果熟透,可以用来煲一罐乌鸡汤了。

秋天,总是与人萧瑟……唯有美食,养人,暖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