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新闻巨擘的爱国赤子心 戏剧陕耀 文化沪动 “粤港澳艺术热”点燃申城
第10版:文体新闻 2025-10-23

“粤港澳艺术热”点燃申城

《青衣仕女》以数字形式呈现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第一次看粤语话剧,第一次看香港剧团的话剧,第一次看叶童演话剧!”前不久,喜爱观剧的俞小姐在上音歌剧院看了一出名为《唔讲得》的“黑色话剧”,感慨这张票太值了。这出由香港实验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创排的话剧,充满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黑色幽默,影视剧演员演话剧同样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粤语对白韵味十足,投影、互动、实时摄影等技术让舞台变得魔幻,在上半场结束时叶童和黄德斌合唱的一首《相爱很难》,更是让观众深深共情。

不仅是《唔讲得》,在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广东百年美术大展隆重登场,芭蕾舞剧《家园》、杂技剧场《站台》、民族舞剧《英歌》、粤剧《双绣缘》等舞台作品集中亮相,在上海引燃了一场“粤港澳艺术热”。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举办,在艺术节26年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三地艺术家带来不同门类的原创精品,在金秋的申城铺展了一幅斑斓的画卷。

岭南风情 持续走红

上个周日,中华艺术宫门前排起了参观长龙。观众都是冲着“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来的。展览占据了中华艺术宫三个楼面,展区超2万平方米,近800件作品构建起岭南美术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上海美协副主席李磊感慨:“广东送来的超级大礼,彰显了岭南美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周,广州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家园》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这部现实题材的舞剧用浪漫的手法体现了大湾区人的精神气质。

蛇年春节,普宁英歌登上央视春晚,带动英歌舞在社交平台的持续走红。10月18日,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舞剧《英歌》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这已是该剧今年第三次来上海。上海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陈飞华评价说,在这出舞剧里,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广州粤剧院带来的新作《双绣缘》则打开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在上海宛平剧院演出的上座率超过90%,让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赞叹“精致、淡雅,又让人惊艳”。

艺术交融 双向奔赴

上海与粤港澳大湾区,分别作为长三角与粤港澳两大城市群的核心,此次深度艺术互动堪称一次强强联合的“双向赋能”。虽说是“文化周”,但大湾区的演出贯穿艺术节全程,延续至11月15日。接下来,还有香港芭蕾舞团《布兰诗歌》、澳门多媒体偶剧《虫虫的仓鼠》将与上海观众见面。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举办,意义深远。大湾区文化周为艺术节注入了新鲜、多元的南国气息;而上海这个国际化平台,也为大湾区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契机。正如广州粤剧院院长林凯彬所言,这是一次区域文化深度对话的契机,国际演艺大会的专场推介更推动大湾区佳作走向世界。

这幅“多元共生、融合创新”的多彩画卷,让上海观众领略了南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在非遗与当代的碰撞、地域与国际的衔接、专业展演与公共互动的结合等方面,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也为国内艺术的繁荣发展与交流互鉴写下新的篇章。 本报记者 邵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