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一候 豺乃祭兽
二候 草木黄落
三候 蛰虫咸俯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已至,申城秋意渐浓。作为霜降节气的重要习俗,赏红叶、赏秋叶是不少人秋季出游的必选项。今年上海入秋偏晚,这抹秋色是否会姗姗来迟?申城的红叶又有哪些独特韵味?各地的红叶文化有何不同?
■ 一问 ■
红叶为何独爱霜降时?
为何霜降时节的红叶格外艳丽?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黄增艳解释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会合成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等色素。春夏季节,由于光照充足,植物合成大量叶绿素,叶片呈现绿色。到了秋天,日照减少,气温下降,叶绿素逐渐分解,其他色素相对含量增加,叶片便呈现出红色、黄色等鲜艳色彩。“叶子的变色其实是植物生长进入衰败期的自然表现。当温度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下降,叶绿素逐渐分解,花青素、胡萝卜素等色素比例上升,从而呈现出红、黄等缤纷的秋叶色彩,其中又以枫树等为代表的红叶最为知名。就像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一样,温差越大,湿度合适,红叶就会越艳丽。”
气象专家朱定真近日也在他的科普专栏提到,叶子变色,温差是关键因素。“当温差达到10℃以上时,许多植物的叶子就会开始变色。这其实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对季节变化的自然适应。除了温度,水分和光照同样关键。如果秋季空气湿度适宜,土壤水分充足,再加上充足的光照,红叶的色泽会更加鲜艳持久。”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在霜降时已稳定达到促使叶绿素分解、花青素合成的低温条件。霜降到来,也意味着昼夜温差变得很大,夜间可能结霜,白天依然有暖阳,这为糖分积累和花青素生成提供了完美舞台。此外,秋季适度的干燥和土壤水分,有助于让糖分浓度更高,同时,空气湿度又能让叶片保持鲜活,延长观赏期。
■ 二问 ■
今年红叶季会推迟吗?
不少人以为赏红叶是北方的专利,其实上海也有秋叶美。黄增艳说,上海的秋色叶资源同样丰富,只不过和北方的主要秋色叶植物黄栌、五角枫等品种不太相同。“上海的秋色叶观赏期通常从11月中上旬持续到12月底,常见树种达三四十种。不仅有鸡爪槭、红枫、三角枫等植被呈现出来的鲜艳红色,还有无患子、黄连木等变色后的一片金黄色,而落羽杉、池杉、水杉等变色时,景色也特别迷人。每年的深秋,叶片颜色就会变得浓烈起来,红、橙、黄三色交织,成为秋日必打卡的景观。”
据介绍,上海植物园是申城观赏秋景的绝佳去处之一,往年会在秋季推出“上植寻秋文化节”。比如,植物园的槭树园集中栽种了无患子科的槭属植物、卫矛科、漆树科以及山茱萸科等多种植物。槭树园依山傍水,地势堆高,植物布局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置身园中,仿佛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今秋来得晚,红叶季是否也会推迟?这或许是今秋上海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对此,黄增艳解释说,今年上海入秋确实偏晚,较往年推迟了约15天,且降温模式并非逐步变温,而是“断崖式”下跌,这为红叶季的预测带来了变数。“根据以往的物候观测经验来看,秋叶的呈现‘未必’会简单地同步延后,秋叶变色的关键触发条件是夜间温度需持续一段时间低于15℃左右和一定的温差。因此,可能会延一点,但具体延多久,要看后续的天气情况。”
■ 三问 ■
各地红叶文化有何不同?
其实,赏红叶、赏秋叶在世界各地都备受人们的喜爱。但在东西方,赏叶展现出不同的文化情怀。中国的红叶文化自古就与节气、诗词紧密相连。中国人赏红叶,赏的是一种诗意。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将秋日红叶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重阳登高赏红叶更是成为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红叶品种上。中国文化中的枫树多指枫香和鸡爪槭类。日本的枫树园艺品种丰富,颜色不只有红色,还有黄色、紫色、粉色等,春季颜色鲜艳通红。美国红枫则树形高大挺拔,以观赏秋色叶为主,生长速度快。而且在西方,红叶观赏更偏向自然观光与户外探险,北美国家的人们更喜欢在广阔的森林中远足,感受层林尽染的壮观景象。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