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预约专车送机遭遇惊魂之旅 为一毛钱流量卡被骗40余万元
第7版:帮侬忙 2025-10-23
直播间下单后扫码下载进入网页,“导师”步步诱导

为一毛钱流量卡被骗40余万元

低价领取的大流量卡

涉事直播间已关闭

激活说明

“就为了一张0.1元的流量卡,我把家底都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近日,消费者吕女士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她因直播间的低价流量卡宣传,被骗子以“激活充值”“高额返现”为诱饵,下载App之后,又一步步被客服“导师”诱导线下送去现金,累计被骗40余万元,最终骗子与涉事直播间双双“消失”。她希望自己的这段经历能为大家提个醒,以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一毛钱流量卡

需要扫码激活

吕女士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她在刷短视频时,刷到一家名为“刘进宫的精品店”直播间正在吆喝“低价领取大流量卡”,只需0.1元就能享258G的流量。满屏的“已下单”弹幕让她动了心,吕女士心想自己经常看视频比较费流量,于是也跟着下了一单。

“收到流量卡后,上面有个激活说明,说需要扫码后实名认证才能充流量。”吕女士回忆,自己当时用手机扫码,结果是下载一个App,刚完成下载进入网页,就有“导师”主动联系,一步步指导自己操作如何充流量。“最开始说需要先充值100元才能激活手机卡,之后又说可以做任务获得高额返现,只需要动动手指点击就能赚钱。”想着既能用便宜的流量卡,还能轻松赚钱,吕女士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进行了几次小额充值“做任务”,结果顺利收到了数十元不等的“返利”。尝到甜头的她逐渐放松警惕,不仅签订“包赔协议”,还被拉进“学员群”。

为了充值返现

取现金去送钱

进入“学员”群后,吕女士每天被各种高额回报的信息冲击。“导师”一直在宣扬“投入越大,中大奖几率越高”,蛊惑学员进行大额充值,甚至提供借贷渠道供学员进行资金周转。然而,在吕女士充值数千元,需要兑奖时,提交返利这一操作却未能成功。此时,“导师”解释,由于系统故障,账户被冻结,需要“现金充值”才能解冻。

“那段时间我都是自己偷偷和对方交流,对方说这个高额返利是有法律风险的,所以千万不要让外人知道,连家人也不要告诉。”吕女士直言,在“导师”的反复蛊惑之下,自己仿佛被“洗脑”了,相信了他们的说法,瞒着家人到银行取款,并按对方要求送到指定地点,交给了收款人。“第一次在银行取了现金5万元,对方收钱后说马上就能正常返利了,结果返利仍未到账。”吕女士提出疑问后,对方又以“数据出错”“要交保证金”“要交税费”等各种理由,要求自己继续充值才能激活账户。直到吕女士交了最后一笔近8万元的“税费”后,发现还是不能返现,才恍然醒悟到自己被骗了。

吕女士说,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她在“导师”的蛊惑下,取现了七八次,每次都是取完现金送到指定的地方,交给对接人拿走,金额共计40余万元。这些钱中有自己的存款,也有借款,还有银行贷款,不仅掏空了家底,还欠了一屁股债,几乎走投无路。尽管取现过程中,也有银行工作人员提醒,但自己总抱着侥幸心理想着能赢回来。等到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再去质问“导师”要求还钱时,对方直接下线,再也没有回应。自己又到平台去查,发现那家售卡的直播间也已下架,不见踪影。

现金交易难溯

警惕线下交付

吕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记者查询到,近年来关于“低价流量卡”的骗局频频发生,而吕女士遭遇的这种“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的手法更成为一种新型“套路”,与传统转账不同,现金交易更难追溯,监管也更具难度。

反诈人士分析,此种套路主要分四步,第一步是抛出诱饵,比如免费送流量卡,诱导扫码或下载涉诈App;第二步是小额返利,打消顾虑,让人放松警惕;第三步是制造危机,诱导线下送现,比如谎称系统故障,或者“转账会被查,现金更安全”“公司规定只能收现金”等;最后是持续榨取,直至事情败露。一旦受害者交付现金,诈骗分子会继续编造新理由,直到其无力支付或发现被骗。

骗子偏爱线下现金交易,正因为现金交易无电子痕迹,难以追查资金流向,且现金还可通过地下钱庄快速“洗白”。而线下交付也增加了受害者的“沉没成本”,使其更难抽身。

对此,反诈人士提醒,无论是出售货不对板的商品还是低价电话卡激活,都是骗子的引流手段,目的就是让事主与骗子建立联系。电商平台、社交平台都有专门的客服售后渠道,广大网友在网上平台购物时,切记不要脱离官方平台联系客服,凡是让事主脱离平台浏览网址、下载App的都是诈骗。尤其是对“线下交付”要提高警惕,凡是要求脱离线上平台,进行线下现金交易、购买实物金条、指定地点放置资金的都是骗局。同时,切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此举会泄露您的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从而造成财物损失。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