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血管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位复杂性胸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巨大壁间血肿的在沪危重外籍患者。
这位外籍来沪女性突发剧烈胸痛,被迅速送往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刚到医院时,血压就已飙升至208/105mmHg,持续加重的胸痛让患者产生强烈的濒死感。急诊团队快速评估后,确诊她患上了极其凶险的复杂性胸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巨大壁间血肿,情况危急需尽快干预。对此,家属陷入两难:“我们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回国治疗,毕竟在熟悉环境寻求医疗帮助更安心。”
转机发生在与血管外科团队的深入沟通中——该院血管外科主任周建团队通过三维影像重建和手绘解剖图,将复杂的血管病变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语言,详细阐释了手术路径、风险预案及术后康复方案。“医生们的专业和沉稳让我们慢慢放下顾虑。”家属感慨,“最重要的不是在哪里治疗,而是规范先进的医疗技术。”
周建团队选择采用先进的“一体化分支型支架主动脉腔内微创隔绝术+体外开窗技术”,相较于传统开胸巨创,该技术只需通过几个穿刺点,就能微创实现在血管内部完成破口封堵和分支血管重建。“这一技术要求医生通过体外精准开窗,在支架上‘雕刻’出与患者解剖完全匹配的血管通道,在血流的冲击下,将支架的窗口与分支血管实现毫米级的精准对位。”周建告诉记者。
在麻醉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协助下,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艺,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已能自如下床活动。说起这次治疗,患者满是感激:“医生仅用几个针孔大小的切口帮我解决这么危重的疾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也一直密切关注我的情况,让我特别有安全感。这是一支拥有国际先进技术实力,值得托付生命的高水平团队。”
周建表示,中国血管外科诊疗水平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复杂主动脉病变微创治疗等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籍患者用亲身经历证明中国能提供与国际同步,甚至更具特色的医疗服务。本报记者 郜阳 通讯员 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