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约辆专车上份‘安心险’,没想到差点被‘坑’得误了航班!”近日,市民陆女士向“新民帮侬忙”栏目投诉,讲述了10月20日清晨她通过携程预约送机专车的惊魂经历:司机不仅迟到失联,还在小马路上停车酣睡、等红灯时频频瞌睡,甚至因走错路人为延长行程,险些让她错过重要航班。
清晨苦等 司机路边酣睡
当天,陆女士因出差需搭乘早班机,特意通过平台App预约了“专业送机”服务,订单明确要求司机7时准时抵达中山西路近三汇路的小区门口,目的地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避免延误,清晨6时30分,陆女士便提着沉重的行李在小区楼下等候,可约定时间已到,专车却迟迟未出现。
7时05分,心急如焚的陆女士连续拨打了两通司机电话,对方均无人接听。“当时手心里全是汗,生怕赶不上飞机。”陆女士无奈之下,只能拖着沉重的行李在三汇路附近沿街寻找。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当她终于核对车牌找到专车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整个人都蒙了”:司机竟将车停在僻静的小马路边,整个人趴在方向盘上睡得正沉,丝毫没察觉乘客的到来。
陆女士急忙反复敲打车窗,司机才从睡梦中惊醒,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未多做解释便直接发动车辆,这让陆女士心里顿时没了底。
一路惊魂 等红灯时再睡
车辆启动后,陆女士很快发现司机状态不对劲:他全程哈欠连天,眼神涣散,还时不时趁着行车间隙“眯一会儿”,吓得陆女士全程紧绷神经。“好几次遇到红灯停车,他居然又睡着了!”陆女士回忆,每次她都要大声提醒,司机才会猛然惊醒,继续开车。
更让她心惊的是,或许是疲劳过度,司机对路线也变得格外生疏。途中不仅多次变错车道,还走错了一段路,原本预计45分钟的行程,最终开了57分钟。“我刚入社会没几年,本来出差就紧张,遇到这种事更是慌得不行。”陆女士坦言,当时她坐在车上,只觉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急得差点哭出来,“而且司机这样疲劳驾驶,太危险了,我全程都在担心会不会出意外。”
当车辆终于抵达虹桥T2航站楼时,陆女士顾不上多想,几乎是“秒下车”,拖着行李一路狂奔至值机柜台。“差10分钟就赶不上值机了,要是误了航班,工作都可能受影响,饭碗都要悬了!”想起当时的场景,陆女士仍心有余悸。
平台回应 仅做退款处理
平安抵达目的地后,陆女士第一时间通过携程的人工客服渠道投诉,可得到的解决方案却让她十分失望——平台仅提出补偿50元优惠券,对于司机的违规行为、平台自身的监管责任,客服始终只字未提。“这根本不是50元优惠券的事,他们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陆女士气愤地说。
随后,记者就此事致电该平台,一名客服人员表示已收到投诉,将安排专人跟进处理。截至发稿时,陆女士收到了该笔送机订单的全额退款,但她对此并不满意:“我要的不只是退款,至少得让平台对司机的违规行为做出明确处罚,同时给我一个有诚意的道歉,这样才能让其他乘客避免遇到类似情况。”
对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司机因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导致乘客出现人身或财产损失,乘客有权依法追究司机的相应责任;而平台作为服务提供方,对入驻司机的资质审核、行程监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对司机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另有业内人士建议,网约车司机属于典型的“高疲劳群体”,长期面临工作时间长、行程压力大等问题,极易引发疲劳驾驶,不仅威胁自身安全,也给乘客的出行埋下隐患。因此,平台需进一步加强对司机的日常监管与权益保障,建立更严格的行程监测、疲劳预警机制,从源头守护乘客与司机的出行安全。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