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三言两语 智慧快餐 收敛心神避免“悲秋” 天圆地方博弈长 鸡子粿 小生态 海盗与海侠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10-26

收敛心神避免“悲秋”

江玉

秋季,天气渐凉,阴雨绵绵,不少人会感到心境低沉,甚至出现“悲秋”之感。中医认为“秋在气为燥,在脏为肺,在志为悲”,秋季容易引发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若长期沉浸在这种状态中,不仅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加重秋燥,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失眠、焦虑等身心问题。

应对“悲秋”,最重要的是主动营造积极的心态。秋季空气清新,大自然景色斑斓,登山、散步或在公园流连赏秋,都能让人心胸开阔,释放郁结的情绪。除了户外活动,培养个人兴趣也是不错的方式。无论是读书、绘画、练书法,还是养花,都能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减少对负面情绪的过度关注。

保持良好的人际交流同样关键。与家人、朋友谈心,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可以有效减轻孤独感和心理压力。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老年人或敏感人群,每天进行10至15分钟的深呼吸或冥想,或者尝试正念练习,都能起到放松身心、平复心神的作用。

秋季是阳气收敛的季节,人体的精力也需要相应地“收”,避免过度消耗。若思虑过度或长期劳累,情绪低落会更容易滋生。工作与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熬夜、过度加班,让身体和精神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一旦发现自己情绪长时间无法恢复,伴随失眠、食欲下降或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就要提高警惕。这些可能是抑郁的信号,应及时调整心态,必要时寻求医生或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避免小问题演变成更严重的心理困扰。

秋季要做到“心神收敛”,不妨用一些小方法来调养情绪。睡前泡脚帮助放松,只要天气晴好,白天就多晒太阳补充能量,或者拍照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醒自己关注积极的一面。

秋天虽有肃杀之气,但也蕴含丰收与沉淀的力量。只要我们学会调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就能在这个季节里收获安宁与力量。

(作者系上海长征医院日间治疗中心护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