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国辉
顾申予老师是我在金山县山阳中学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她常戴一副无框眼镜,镜片一尘不染,镜片后衬着一双满含智慧的眼睛;短发虽稀薄却干净,偶有微烫弧度;肤色白净,常穿枣红色衣裳,个子高却瘦得似纸片——我总忍不住想,若刮大风,她会不会被吹起来?她与她的先生刘永年老师都来自上海市区,一口老派上海话流利动听,听她上语文课,总觉得格外有劲儿。
我最爱上顾老师的课文讲解课。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背景,文章的批判讽刺与赞美讴歌,作者情感的抒发,经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慢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那时我写作文常感吃力,但即便如此,仍有五篇文章被她在课堂朗读,这给了我莫大鼓舞,也让我养成了勤思考、细观察的习惯,至今仍保持着用文字记录身边事的习惯。
课堂之外,顾老师还经常带我们领略古诗词之美。她和刘老师从唐诗宋词里精选30首,用油印制成小册子让我们背诵,每首都细致讲解。比如讲解“故人西辞黄鹤楼”时,她会先提问“故人”指什么,待大家议论后再给出答案。
顾老师体质较弱,曾晕倒在课堂上。她的人生也过得颇为不易:20世纪60年代起,她和刘老师来到偏远的山阳中学教语文,最初甚至要去更偏远的七一大队授课,远郊农村没有煤气、抽水马桶,只有泥泞路与烦人的蚊蝇,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83年学校高中撤销,他们才调去朱泾中学。若将小镇教育比作一本书,顾老师和其他市区来的老师,便是书中最亮丽的插页,融入小镇历史,恰似黑白水墨画里的亮色。顾老师用一支粉笔、近三十载光阴,在学子青春里播下的种子,如今已亭亭如树。我有幸见证这一切,难忘这份平凡中的感动。
上次到市区拜访顾老师,晚年的她腰板依旧挺拔,也无“三高”,说话声仍如当年。祝愿顾老师与刘老师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