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以后发现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做减法。做减法之前,非常感谢学校能帮我做加法,使我们做减法的时候,有很多的余地可以选择。”在母校校庆的舞台上,姚明动情回忆。
以“七秩芳华 七彩高一”为主题的高安路第一小学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近日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作为曾经在高安路一小长大的“篮球少年”,姚明特意坐了20多小时飞机回沪,为母校庆生。
“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龚老师,教语文,毕业班的陈老师,还有一位董国祥老师,每天早上踏进校园,就能听到他在校园里吹笛子,那感觉真的非常好……”虽然离开校园已久,小学生活的场景,姚明仍历历在目。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无论是2002年赴美打NBA前,还是此后以NBA球员身份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姚明数次特意回到母校,看望小学启蒙老师、高一小学退休教师龚玲珍。
“去了NBA打球之后,每次回国,我都尽量找时间到高安路一小来看一看,看看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看看在操场上奔跑的同学,看看校园里的花花草草,看看校门外的林荫路……这里是我出发的原点,带着我熟悉的味道,无论外面是风雨或彩虹,这里都是我心灵的港湾,出发或停泊,思考或发呆,找回属于我的平静。”2015年,高一小学60周年校庆时,姚明在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发表《出发的原点》,回忆自己的高一时光。
70周年校庆舞台上,龚玲珍老师惊喜现身,姚明几乎把腰弯成90度,和个头娇小的龚老师紧紧拥抱。“一直想着姚明,平时没跟他联系,怕影响他的工作,怕打扰他,所以今天看到他真的开心啊!”看着那个曾经个头高大但腼腆老实的孩子,如今依旧特别乖巧地站在面前,龚老师眼角眉梢都带着笑。
高安路一小校长马骥介绍,如同姚明所言,如何让孩子在“加法”中丰富起来,也是学校一直努力的方向。校庆之际,学校建立了校史长廊,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年轻教师走访老校长、学生采访身边的校友;以校庆为主题的文创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创意和制作,演绎“高一故事”。
老校长吴文珍回忆,从1991年开始,学校就倡导举办艺术节,并让学生们自主参与在长卷上挥笔书画。在“七彩高一”,书法、国画、折纸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传承至今;在布谷鸟合唱团、小姚明篮球队、向日葵书画团、金孔雀舞蹈团等基础上,还开设了无人机、融媒体、高尔夫、空间畅想家、快乐小农夫、创意工坊等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在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华师大研究基地与华东理工大学智能传感与仪器研究院的协同支持下,校庆仪式上,揭牌了学校“智能传感创新学习空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王艺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