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人闲桂花落 回甘 御寒防秋燥 柿子红了 来玩传统小游戏 文学小屋
第15版:夜光杯 2025-11-05

御寒防秋燥

刘媛

气温骤降,身体的各个部位都需要更精心的防护。尤其是双脚,其远离心脏,血管细小,血液循环较慢,皮肤温度偏低,稍有受寒便可能引发全身血管收缩反射,不仅易感冒,还可能诱发腹部平滑肌痉挛,出现腹痛等不适。此时应及时更换保暖鞋袜,选择透气吸湿的纯棉或羊毛材质,以减少汗液堆积带来的着凉风险,日常生活中也应避免赤脚行走或穿露趾鞋。

除了足部,头部、腹部与背部同样需要重点保暖。头部皮下血管丰富,受凉后易导致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头痛或血压波动,老年人可戴上轻薄的帽子防风御寒。腹部聚集着胃肠等重要消化器官,受凉会刺激胃肠平滑肌,引发腹痛、腹泻,因此建议穿贴身保暖衣物或护腰以防寒气入侵。背部的脊柱区域神经末梢与血管密集,是体温调节的关键部位,若暴露在冷空气中容易加速热量流失,睡觉时应盖好被褥,避免背部受凉。

添衣要讲究“渐进适度”,不可一味贪厚。可采用“洋葱式穿搭”:内层选用棉质衣物以吸汗透气,中层叠加薄毛衣或针织衫保暖,外层加防风外套以抵御冷空气。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较弱者基础代谢率较低,产热能力不足,应比健康成年人更早添衣,尤其注意早晚温差大的时段。

饮食上应遵循“补水、护消化、强御寒”的原则,以温润护胃为核心。减少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虽一时可驱寒,但会刺激口腔与胃肠黏膜,加速水分流失;避免冰镇饮品、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以免刺激胃肠并影响消化;同时控制羊肉、胡椒等大辛大热食物的量,防止体内代谢失衡而上火。

在此特别推荐三类食材:补水护呼吸道的雪梨、百合、银耳、杏仁,能润肺养阴,缓解干燥;保护胃肠的山药、莲子、红枣、粳米,可煮粥或蒸食,温和补益;温和御寒的紫苏叶、葱白、核桃,能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强体力。

合理增添衣物与安排饮食,让身体在凉意渐浓的秋季中保持温暖与平衡,安然迎接冬的脚步。

(作者系上海长征医院日间治疗中心护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