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核雕蝶影藏雅趣 石湾陶艺·鲁班 霜染秋实  文玩藏“柿”意 莲间童趣  玉藏吉祥
第16版:民间收藏 2025-11-15

霜染秋实 文玩藏“柿”意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柿形瓷水注

清代中期柿形文竹金漆盒

◆雨 林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霜降已过,秋日终章悄然落笔。橘绿橙黄的时节里,好“柿”恰逢凝霜,成为深秋最动人的景致。碧空澄澈、秋叶纷飞之际,柿子凭借鲜亮的色泽与讨喜的寓意,独占秋果风流。它或圆润饱满,或方正别致,成熟后红透枝头、黄满庭院,煞是好看。更因与“事”“世”谐音,承载着“事事如意”“万世顺心”的美好期许,自古便是吉祥瑞果,更化作文人案头的雅致玩物,定格时光里的秋意与祝福。

杭州博物馆馆藏的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柿形瓷水注,宛如一枚刚摘下的青柿,小巧玲珑,一掌可握。这件器物高4.6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3.8厘米,中空扁圆的鼓腹设计,尽显灵动之态。顶部中心微凹,环绕的五片柿叶花纹若隐若现,突破了传统“一尖两弯”的柿蒂纹范式,更添清新意趣。叶片间隙贴饰S形细泥条,构成半圆形困藤钮,精巧别致。肩部一侧设出水短流,另一侧留圆形注水孔,暗藏巧思:使用时先注满水,移至砚台旁以手指堵住注水孔,借负压锁住水流,再根据研墨需求缓缓移开手指控制出水量,实则是利用大气压强差调控水流的精妙设计,在方寸之间实现了功能与美感的完美融合。器物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润细腻,足底支烧处的火石红痕迹,是岁月留下的鲜明印记。其精致的器型与莹润的釉色,尽显文人雅士的清雅审美,既是南宋文房的精品之作,更见证了龙泉窑在青瓷史上的美学巅峰。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中期柿形文竹金漆盒,同样堪称仿生文玩的典范。这件器物以黄杨木为胎——这种产自南方的珍贵木料,生长百年直径仅能加粗一尺,木质柔韧细密,色泽淡黄无瑕,细腻润泽堪比象牙。苏东坡曾为其赋诗:“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李渔更赞其有君子之风,誉之为“木中君子”。整器雕作柿子形态,通体镶嵌竹黄,表面刻饰精细锦纹,从中部一分为二,以子母口扣合,内壁鎏金,尽显华贵。盖钮雕刻成逼真的柿蒂状,与竹黄的色泽质地相得益彰,观之令人心生欢喜。清中期的宫廷盛行文竹仿生器具,这类器物虽保留实用功能,更多时候却作为陈设品点缀于宫室几案格架之间。这件柿形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既凝聚了匠人的巧思与精湛技艺,更彰显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精致格调。

深秋时节,繁华褪尽,火红的柿子却将荒芜山野点亮,宛如暗夜明灯,燃起生活的暖意与希望。赏玩这些柿形文玩,仿佛能读懂时光的馈赠:纵使历经风霜,只要心怀期许,人生终将迎来好“柿”成“霜”的圆满与惊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