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作品《蝶恋花》
◆ 马小江
民间收藏界从不乏体量恢宏的稀世珍品,但一枚方寸大小的果核,却能在匠人指尖绽放乾坤,成为藏家追捧的“掌上明珠”。
今年暑期赴京,我在收藏品市场闲逛时,无意间淘得一件河北廊坊永清核雕《蝶恋花》作品,欣喜不已。这件兼具工艺之美、文化之韵与收藏潜力的民间瑰宝,正以极致微雕诠释着“小而精”的收藏哲学。
廊坊永清县素有“中国核雕之乡”的美誉,永清核雕能在收藏市场站稳脚跟,核心在于其无可替代的工艺门槛。这枚《蝶恋花》将“微”与“精”刻入骨髓:高浮雕让蝴蝶振翅、花朵绽放的形态立体饱满,镂空雕更是精彩——蝴蝶翅膀的脉络细如蚊足,透光可见,花瓣间隙的穿透雕刻,让坚硬的果核尽显玲珑剔透的灵动感。更难得的是,艺人运刀如笔,花瓣的卷曲弧度、触须的柔美姿态皆在毫厘间精准把控,经反复打磨后,核体表面温润如玉,既经得起放大镜下的细节审视,也耐得住长期盘玩的岁月考验。这种需数十年功力沉淀的技艺,让每一件《蝶恋花》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手作,从根源上奠定了其稀缺性。
对藏家而言,永清《蝶恋花》的吸引力更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并非普通工艺品,而是传统文化的“立体诗行”:题材取自经典词牌与自然意趣,蝴蝶与花朵的组合既暗含“爱情缠绵”的浪漫寓意,又借“蝴”与“福”的谐音传递“福气临门”的吉祥祝福。雕刻构图更见巧思——振翅的蝴蝶为“动”,绽放的花朵为“静”,疏密有致的布局搭配留白,让方寸核体间尽显江南春日的诗意。这种“以小见大”的文人意趣,让收藏不再是简单的物件收纳,更成为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从收藏实用性来看,永清《蝶恋花》也完美适配民间藏家需求。它体量小巧,可掌间把玩、案头观赏。更重要的是,作为民间非遗技艺的载体,随着老艺人日渐稀缺,精品《蝶恋花》的存世量愈发稀少。
如今,越来越多藏家将目光从“大件”转向“精品”,永清核雕《蝶恋花》正以“方寸藏乾坤”的独特魅力,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收藏它,便是收藏一段指尖上的非遗记忆,一份方寸间的东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