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薄 荷
上溯到《迷失》和《越狱》时代,有个老词儿叫“周指活”——一周就指着这个活,形容苦等每周更新的追剧者望穿秋水的心情。
那会儿毕竟资源少,到了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还能让我想起“周指活”这个词儿的戏,《9号秘事》是其中之一。
看《9号秘事》,往往生出在看舞台剧的心情。剧集专门喜欢在窄小固定的空间范围内叠加密集的戏剧冲突,甚至二位男主角从开播至今不疲不倦地各自分饰一万八千角色的表演模式,也在时刻提示观众——本剧秉承旨在创造鲜明距离感的戏剧传统。
《9号秘事》的观众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在看戏,看戏看的是角儿,图的就是瞧瞧二位老艺术家这一回又打算如何呈现一个离奇故事。《9号秘事》在严格的戏剧架构限制下腾挪,就像诗歌在韵律的夹持下流淌,二者同属“戴着镣铐跳舞”,力求在规矩之中翻出层出不穷的花样,正是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爱讲“生书熟戏”,故事要推新鲜的有趣,艺术手法还是旧的熨帖;“生”与“熟”之间,《9号秘事》倒是做到了有趣的统一。在时间线基本与现实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努力在内容上全面开花,几乎做到呈现英国社会众生相的程度。然而同时,一个《9号秘事》的故事又绝不会和其他故事混淆,也许没有一个剧集像《9号秘事》这般风格鲜明,虽然是万花筒,却万变不离其宗。
作为荒诞风格爱好者,观看本季《9号秘事》最大的收获是由第二集而补番《疯城记》。本集女主珍妮·科尔曼最近俨然英国小花旦,从《神秘博士》的花瓶女到《维多利亚女王》的玛丽苏,常年无辜扑克脸,看久了特像张东健。剧情则是《疯城记》的衍生,补番之后,感觉《疯城记》题材更加恶趣味,情节更加没下限,像《9号秘事》的咖喱辣椒版。也许正是有了《疯城记》的试水,才有后来《9号秘事》的花团锦簇。
荒诞是对现实的怀疑,一种从根儿上抬杠的劲儿。小说《苏菲的世界》里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人们就安然住在柔软的皮毛深处;哲学家却偏偏要沿着兔子的皮毛往上爬,试图看清魔术师的脸孔。荒诞不能涵盖哲学,但是荒诞也有类似的力量:在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冲突之中,观众忽然可以窥见世界这枚滴溜旋转的硬币另一边的面貌。荒诞并不是荒唐,虽然它乍看起来不够严肃。
去年万圣节特辑里,《9号秘事》曾官方盖章剧集风格:一曰黑色幽默,一曰意外反转。刷完本季全部六集之后,感觉“幽默”和“反转”维持水准,“黑色”和“意外”则做得不够。
珠玉在前,不进则退。既往的高水准喂刁了观众的口味,总是盼着更进一步,像《老残游记》写的,艺术魅力的层见叠出,就好像“扇子崖在傲来峰上,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奇愈险,才愈过瘾。《9号秘事》本季不难看,可惜总体缺乏令人前仰后合、合不拢嘴、汗毛立正的“指活”兴奋。最末的五六两集略胜于前,第五集“黑色”和“意外”双双在线,第六集更是回到只有双男主出场的经典模式,好歹算是对剧迷有个交代。听说已经一口气得到两季续订,老粉从今往后只怕要常常在心里默念“不要滑坡”。
荒诞是对现实的怀疑,一种从根儿上抬杠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