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RCEP 正式签署,这个“朋友圈” 意味着什么?
第58版:RCEP“三分天下” 新希望 2020-11-30

RCEP 正式签署,这个“朋友圈” 意味着什么?

吴雪

下图:11 月15 日在越南首都河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

上图:11 月3 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景象。

上图:2020 年9 月21 日,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时隔六个月后,印度著名景点泰姬陵对游客开放。

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贸易秩序混乱的大背景下,RCEP 的诞生,无疑给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难得的底色。

记者|吴 雪

2020年11 月15 日, 谈了八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在越南河内签署了协议。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贸易秩序混乱的大背景下,RCEP 的诞生,无疑给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难得的底色。

RCEP 最早由东盟10 国发起,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6 国加入,旨在通过打造一个“10+6”的大规模自贸区,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印度担心RCEP 会扩大本国的贸易逆差,以及对农业带来强烈冲击等因素,印度在去年退出谈判。

印度缺席了世界上最大自贸区的“生日庆典”,RCEP 最终达成了15 国协定。这15 个成员国的人口总量、GDP 规模以及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都超过了1/3,一夜之间,全球最大规模的自贸区横空出世。

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江天骄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RCEP 这一超大规模的FTA(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一种包容、开放、普惠的国际制度安排,给多边贸易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制造能力和消费市场势必成为RECP 中最大的受益国,如果RECP 顺利实施,未来亚太区域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RCEP 刚刚签署,中国是否会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 ,眼下也已经有了初步答案。11 月2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指出,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

按照最初规划,CPTPP 保留了TPP 超过95% 的项目。这意味着,在其框架下,成员国间95% 的货物实行零关税,较之RCEP 在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开放程度还要更高。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中方考虑加入CPTPP 是一种顺势而为,旨在营造一个小环境,成为世界经济新亮点。

RCEP“朋友圈” 意味着什么

过去四年,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 的保护主义,先是退出奥巴马时代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接着对传统贸易伙伴施压,WTO 的上诉机制已然瘫痪,总干事的候选人悬而未决,整个世界贸易秩序非常不确定。基于此,依赖全球贸易的东亚国家对贸易自由化态度反而强烈,为RCEP 谈判提供难得的窗口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柯静认为,RECP 对于亚太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潜力都是相当可观的。根据亚开行的评估,预计到2025 年左右,亚洲地区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达到52%左右。因此,在亚洲地区形成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分量和前景,不容忽视。

事实上, 近几年, 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一直不太乐观,特别是2020 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以及疫情防控未来的不确定性,RCEP 协定的签署对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不仅对于协定成员方经济增长效应有益,根据测算,还可能会使全球经济总量增长大约1860 亿美元。

随着协定的生效,经济一体化水平逐步深入,其经济效益在未来将会持续显现。成员国之间将消除至少92%贸易品的关税,海关程序将进一步简化,让货品更快通关。这包括让属于快捷管道的寄售商品及易腐物品在抵达六个小时内通关。不仅可以降低区域内部产业链合作成本,也使得欧美发达国家回迁产业链相对成本更高,有助于产业链留在亚太。

协定也将加强对线上消费者的保障,进一步保护个人资料,以及推广无纸张贸易和电子签名方式。这些都为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数码贸易环境,让企业更易于以数码管道打入更广大的区域市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RCEP 视讯峰会上表示,RCEP 以亚细安为主轴,撮合一组多元化的国家,它让所有参与国在彼此的成果和繁荣中有更大的相关利益。

柯静认为,RCEP 从启动谈判到正式签署耗时8 年。在15 个成员国里,各国的发展水平呈现多元化,互补性也很强,既有日本、韩国这样技术领先型国家,也有越南、柬埔寨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国家,还有澳大利亚这样的资源丰富型国家,它们各自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文化背景迥异。因此,RCEP 在最大程度平衡好各方利益基础上,将原有分散、水平不一的互惠安排整合成一个高标准的规则体系,体现了多元包容的特征。

除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巨大进展,RCEP 最大的突破还在于首个中日贸易协定安排。由于中国与除日本外的14国都有双边贸易协定,因此,此次中日自贸安排是最大的增量。数据统计显示,2019 年中国对日出口1432 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服装、计算机、手机等领域。中国自日本进口机械、汽车零件等1715亿美元,日本的美妆和食品亦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但相比其他主要经济体,中日贸易规模过去十年停滞不前。RCEP 预计将对中日出口有较大提振,预期未来日本出口至中国的机械、汽车零部件和食品,以及中国出口至日本的服装、鞋帽、箱包将是双边关税逐步减让的主要受益者。据国际智库测算,2025 年RCEP 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增长比基线高10.4%。

当然,也要考虑到RCEP 关税减让是个长期过程,协议中大多数减免设置了10—20 年的过渡期,之后才实现零关税。即便在同一自贸区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化减税标准,目前RCEP 主要以货物贸易协定为主,在服务贸易与投资协定方面的进展并不显著。

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总监张明明认为,政策层面的日韩争议等仍将左右贸易区成员的紧密程度,RCEP 的短期作用与效果不宜高估。中国仍需以RCEP 为基础,加快推动建设更高质量的经贸协定与对外开放,一方面升级RCEP 至更加实质的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借助RCEP 尽早促成中日韩自贸区协议签订,以实现更加紧密的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

印度中途退出 各国“留门”

去年11 月的第三次RCEP 领导人会议上,印度决定退出签署RCEP,这让RCEP 不但没有被搁置,反而很快达成协议。态度一变再变的印度,在谈判的最后关头宣布退出,最终自外于这一全球最大自贸区。

从经济角度来看,印度不愿意加入RCEP 的原因在于,印度对其农产品和工业品不自信,担心加入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会对其自身经济造成损伤,迫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故而回到了经济保护主义的老路上。

印度此前与东盟、韩国及日本也签署过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在签署之后,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逆差不仅没缩小反而有所扩大。过去其自身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银行、服务业和互联网创新行业,在面对外国企业竞争时,很快就败下阵来,而印度原本竞争力就较弱的其他产业恐怕更无法坚持长久。

换言之,印度认为加入自贸协定,未必对印度是件好事。继而避免签署任何涉及优惠关税的市场准入协定。也因此,在RCEP 的谈判中,印度在关税、服务贸易、市场以及投资等方面,提出了高度保护主义性质的要求,导致最终未能谈拢。“每个国家都有一些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要素需要一个自然流通,可以适当保护,但过度保护的话,就会游离于这样一个标准了。”

柯静告诉《新民周刊》,短期来看,印度选择走的这条道路,的确能够避免短期阵痛,保证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但从长远来看,无法让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成长,最终其实不利于自己,也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最重要的一点,印度选择不加入RCEP,反而寄希望于依赖欧盟和美国,这就牵涉到邻国市场的重要性,综合而言,是一个舍近求远的短视行为。

再加上,近年来,中美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以及美国拉拢印度的“印太战略”,如果印度很短视地去“选边站”,只会令自身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将来整个发展空间也会受到约束。对此,新加坡《海峡时报》11 月15日援引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克拉布特里的话,指出印度不加入RCEP,不仅对协议是一个挫折,对印度自己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这代表,印度将被两个决定亚洲未来的经济集团RCEP和CPTPP 排除在外。”

好消息是,在协议正式签署时,RCEP 各国领导人纷纷向印度抛出橄榄枝,表示在RCEP 协定签署后的任何时间,只要印度提交希望加入的书面申请,RCEP 签署方将启动与印度的谈判,为印度“留门”,欢迎印度随时回归。“加入RCEP,是印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错失良机,肯定弊大于利。”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研究员认为。

美国“重返亚太” 未有定数

无论从眼前的现实还是未来的趋势看,美国对RCEP 的签署不可能不着急。某种程度上说,痴迷于搞战略竞争的美国,不仅在输掉地缘经济竞争,在地缘战略竞争上处境也不妙。

目前欧盟已经与日本、越南签署了自贸协定,与中国的投资协定谈判,很可能在今年底尘埃落定。换句话说,欧洲在与东亚这个未来世界经济重心建立联接。但特朗普执政的美国一直在“脱钩”。东亚的CPTPP和RCEP,美国都置身事外,可见的影响是,美国企业在东亚地区将不具备同属世界经济第一梯队的欧盟、日本那样的竞争优势。

继美媒发出“世界不等我们了”的感慨后,美媒“官宣” 的总统拜登也在11 月16 日宣称,美国需要与盟友制定全球贸易规则,以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还透露自己已经有一个详细的贸易计划,将在明年1 月宣誓就职次日(1 月21 日)就立即进行讨论。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拜登想在经贸规则制定上“重返亚太” 绝非易事,即便可以重返,过程也会相当缓慢。因为美国国内强大的保护主义思潮,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他的手脚。柯静认为,这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美国贸易政策偏好的转变、民主党左翼进步派的压力以及共和党的约束。

不可否认,特朗普执政四年,猛烈冲击了大型自贸协定,这也是导致美国工人失业和全球地位下降的根源,而2017 年美国退出TPP,在相当程度上表达了特朗普政府不愿意在自由贸易上做出让步。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美国人对自由贸易协定的支持率急剧下降,由此,可以反映出美国民众对自贸协定立场的转变。

四年之后,在疫情管控质疑及弗洛伊德事件双重冲击之下,特朗普仍然获得了7100 多万张选票,表明其贸易政策的影响远未消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延续。

2016 年希拉里落败,2020 年特朗普获得多张选票,都会成为民主党左翼人士对温和派施压的理由。目前拜登所挑选的副总统哈里斯,对贸易持有怀疑立场。这些细节都表明,拜登不会忽视左翼进步派人士的要求。

在整个印太战略上,如果拜登正式当选,与特朗普时期的想法一致,也会借此发挥更多作用。一方面,美国会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自由市场网络,用来在对抗中国贸易和敏感技术的获取。另一方面,美国将在印太地区更多地拉拢盟友日韩、印度、印尼等,以自身的存在来对抗RCEP 的影响力。

目前来看,不管美国政府官员的任命、大法官的提名,还有制定的法律草案,都需要经过参议院的批准。但共和党获得了50 个席位,民主党只有48 个席位,还有2 个席位待定。在众议院,民主党虽然有望保持控制权,但领先优势比较微弱。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共和党对于任何有拥抱全球主义的萌芽,很可能都会将之扼杀在摇篮里。

柯静认为,如果拜登重拾奥巴马时期的TPP 战略,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谈判过程,来确保曾经美国力主纳入的有益条款依然生效,体现民主党左翼人士和劳动关系方面的要求。在此之前,美国的重点仍然在“印太战略”上的制衡。尽管TPP 之后,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重新签署了CPTPP,试图继续推动档次不同、范围有所差异的自由贸易协议,但拜登接掌执政后,是否会再回头加入CPTPP 仍未有定数。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