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战场上的虱子
第80版:影视 2021-10-18

战场上的虱子

孟渐新

撰稿|孟渐新

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1950年10月,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悄悄开拔,当时的他们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一声令下,便上了军车,一路颠簸。后面的事情,似乎在我们的印象里变成了:前辈们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打“美帝野心狼”——看似轻而易举,只因为故事发生在我们没有看见的昨天。而今,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借由老兵口述,用丰富的细节带我们走近那个时代、那群人,那场战争。

影片里有一段对话:“您那时候还是女孩子,女孩子都爱漂亮,军队里该怎么办呢?”面对镜头,老兵奶奶回忆:那时为了躲避美军的袭击,她们需要埋伏在山洞里,长期缺水导致虱子满身,只能像猿猴一样相互帮助。那一日,洞口似乎平静了些,5个女生露天互捉虱子,不料美军飞机折返,其中一个女孩被当场炸死。“我还记得她的名字,她叫黄大菊,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除了那位真实存在过的女战士名字外,战场上的虱子似乎让我们这些当代人,切切实实走近了战争——战争不同于战争片:战争片中,让几十名大兵营救另一个来表现人性光辉;战争片中,盘旋天空执行轰炸任务的敌机对我方赶着渡川的士兵们表达“敬意”;战争片中,被炸飞了半个躯体还能坐上炮台对天空中的飞机开炮……而战争,是《1950》里,任红举老人讲的:“我们另一个战士,他人泡在水里,我还说呢,怎么不上来,在游泳吗。他对我说他站不起来了,因为他的半个身子被炸没了……”

说起来,其实全世界各国对于国家历史的描述都差不多:一套存在于精英阅读的书本上,一套存在于大众观看的文娱作品上。与艺术家创作需要大量细节不同的是,史学家们常像给历史拍X片的大夫一样,只留下清晰的骨骼,至于皮相,不存在的。通过这些“光秃秃干巴巴”的文献记载了解历史,是学者们板凳坐十年的必修课,对于大众却不友好。所以有血有肉张冠李戴的《三国演义》总是比有根有据用词严谨的《三国志》来得更有群众基础,而大众也并不介意刮骨疗伤的是不是华佗,唱空城计的是不是孔明。同等条件下,故事对于大众的魅力总是略高于记录。

因此,对于一部故事片,特别是历史题材的战争片,最大的美德,莫过于将骨骼与血肉有机融合在一起。行文至此,我想到另一部与抗美援朝主题紧密相连的故事片《横空出世》。

这部摄制于1999年的《横空出世》,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役之后,我国启动“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曾在《大梦无疆——佩雷斯自传》中读到当年以色列建国初期,周边各国虎视眈眈,佩雷斯释放“制造原子弹”的信号,令邻国忌惮该国拥有核武器的可能而得以建国。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虎狼环伺,李雪健饰演的冯石将军,原型是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三兵团的参谋长张蕴珏,他有一句台词:“朝鲜战场上,一个美国俘虏对着我叫嚣,要丢颗原子弹,给我们国家做外科手术。”虽然这句台词中的俘虏很难考证,但可想而知当年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的嚣张跋扈与志得意满。

想起金一南先生在《苦难辉煌》里有这样一句话: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