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生、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查琼芳(左)。
上海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今年春天再次带队参加上海抗疫。
在5G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赋能下,“望闻问切”的中医特色和优势,也能在云端实现。摄影/陶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
2022年9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质子治疗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上海市民各项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记者|周洁
“上海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4.11岁,较2012年提升1.7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2.30/千,较2012年下降54.37%;孕产妇死亡率1.60/10万,较2012年下降77.46%,各项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不久前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推动教卫事业高质量发展 引领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以上数据。数据折射出上海医疗卫生事业过去十年的成绩,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奠定健康基础的上海,为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模式,也为上海未来迈向全球卓越城市奠定了健康基石。
挺身而出,抗疫中的逆行者
“能以一名基层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二十大,见证新中国第二个百年开局之际最重要的会议,我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也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二十大前,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查琼芳面对媒体时真诚地表示。
1974年出生的查琼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入党24年、工作24年的她,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拥有SARS、H7N9禽流感以及甲流、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经验。
2020年除夕夜,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查琼芳作为医疗队的一员深入抗疫一线,工作之余撰写的67篇援鄂日记,让许多人了解武汉疫情的真实情况,也让查琼芳这个名字被人们所熟悉。
同年4月,《查医生援鄂日记》结集成书,后被翻译成多语种,在全球20多个国家发行,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抗疫经验。
2022年3月,上海迎来严峻考验,有过援鄂经历的查琼芳医生再次出征,这次,她化身仁济医院隔离救治点临时党总支书记,医师组副组长,带领医疗队先后转战世博展览馆、嘉定F1赛车场、新国际博览中心等方舱医院、静安公惠定点医院。
“每一次抗疫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查琼芳感慨地回忆,当时上海每日新增病例破千,对医疗队来说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武汉的经验不够用,又没有参照模板,快速摸清情况,制定工作流程,让大量轻症与无症状感染者尽快康复,让床位‘转起来’是我们当时工作的重心。”
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是查琼芳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几年前的援滇经历也让她印象深刻。
2018年,她带领第五批仁济医院医疗队对口帮扶云南省牟定县人民医院,当地艰苦的医疗条件让她发现基层医疗工作不同于上海的另一面,“当地医疗人才较少,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在云南我们提高当地医生的理论知识,教给他们基本术式的技能,努力为牟定县人民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援滇结束后,查琼芳以优秀的工作表现获得了“牟定县人民医院优秀医师”称号。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查琼芳见证并参与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变革和发展。“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医联体的建设,尤其是最近的十年,在问诊过程中我明显感到病人对于医院诊疗服务的需求增多,对于疾病治疗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查琼芳表示,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有很多疾病没办法治愈,但我们可以给病人更多的沟通与关爱,并与他们一同努力,尽可能地缓解疾病的发展,同时做好疾病的预防与科普,将治疗关口前移。
上海公共卫生事业近十年的发展,查琼芳的体会是:“拿传染病防控体系来说,我们的监测预警网络不断完善,对疾病的发现和处置速度越来越快,救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查琼芳是上海无数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缩影,公开数据显示,上海现有卫生机构6317个,卫生技术人员23.96万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在自己的岗位,而当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时,他们奋不顾身冲在前线。
2020年武汉抗疫之战中,全国支援武汉医疗队中上海医疗队最早到达,从除夕夜开始,上海派出9批、11支医疗队,共1649人,先后进驻武汉16家医院,并坚守到最后;今年4月,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全市医护人员闻令而动、连夜集结,投身抗疫一线,不分昼夜拼搏,只为保卫自己的家乡和人民;今年8月,已经920天没有疫情的西藏遭受了新一轮疫情的袭击,8月12日开始,上海先后派出四批援藏医疗队员,共计571人前往支援;8月中旬,海南三亚疫情又起,8月14日,上海市第一批援琼医疗队504人抵达三亚后立刻投入抗疫工作......上海医疗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他们用真情和真爱,和全国人民一起,打赢了一次又一次保卫战。
便捷就医,看病难大大缓解
上海市民李女士受到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已经好几年了,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每次去医院之前,她先在网上挂号,预约好门诊。最近一次,她到医院后发现自己忘了带医保卡,正当着急万分之际,旁边的志愿者提醒她:“有电子医保卡吗?也可以刷。”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李女士打开手机微信里的医疗健康板块,点击“医保电子凭证”后,一个二维码出现了,在医院的挂号机器上扫一扫,挂号单果然顺利打印好了。“一个手机就能挂号、付钱,真是太方便了。”
很多人的印象中,看病总是要排队的:挂号要排队,门诊要排队,取药也要排队……但现在,打开手机找到对应医院的公众号,预约、就诊、付费……一部手机就能畅行医院,节约了不少时间。而就医后医生开具的病历卡、出院小结、票据等,也都实现了电子化,打开手机就能看。
其实,这样的改变早已开始,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先试者,上海的互联网医疗起步很早。到了2020年,上海互联网医院有了不少大动作:徐汇区中心医院成为沪上首个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携手上海移动,启动全国首个“5G智慧医院新基建”建设;落户朱家角的长三角(上海)互联网医院,依托中山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以5G互联网技术赋能,成为国内第一家开通线上异地医保结算的互联网医院……据市卫健委,目前上海已有100多家互联网医院,其中所有公立互联网医院提供跨院复诊和配药服务。并且,依托一网通办、“健康云”、上海医联等平台,本市所有医疗机构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上海率先在全国完成省级号源池的统一。
去年,上海试点“便捷就医服务”七大应用场景建设,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为例,率先实现了精准预约、智慧急救、智能预问诊、电子病历卡、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等七大应用场景。通过实现对每个专科、每位医生出诊时间的精准预约时段划分,部分科室预约时段已从原1小时缩短到30分钟。在此基础上,瑞金医院通过流程再造,快速迭代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2.0版。
2022年,上海市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5家医疗卫生机构以及4个区卫生健康委为试点单位,目前已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全覆盖。“便捷就医服务”的应用场景,仍在不断拓展和优化。
除了在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不少医院也从就医品质和就医服务入手,开展了一站式诊疗服务。随着CT筛查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上肺部多发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这类患者常常辗转医院多个科室,都找不到解决对策。
为了破解这类患者的就医难题,上海市胸科医院形成了多个贯穿临床—研究—临床的多学科联合模式(MDT),“肺部多发结节”就是其中极具特色一项,由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牵头“肺部多发结节MDT”诊疗团队汇集了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等精英骨干,自开设至今,该团队已救治了200余名疑难肺部多发结节患者。每位患者的方案都是“私人定制”,一站式诊疗服务让患者从“手足无措”到“放心安心”,在为患者带来新的救治希望和高品质的医疗照拂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上海还努力建设民众家门口的好医院,在认定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同时,开展医联体建设,通过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社区联动来更好地服务民众,逐步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秩序。
结合城市老龄化进程加快,上海打造了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支持网络;群防群控健康促进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上海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卫生监督可视化综合监管信息平台。
高精尖医疗技术,来到患者身边
追求卓越、改革创新,聚焦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是上海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懈追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等危险因素的叠加,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球第一。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的放射治疗技术已成为21世纪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
其中,质子治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需开刀,有治疗精准、副作用小、患者生活质量高的优点,除了常规放疗适应证,还特别适合儿童肿瘤等的精准治疗。然而,质子治疗关键硬软件设备的制造和研发基本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国际上成功运行的质子治疗中心也主要在以欧美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为满足国内临床需求,打破国外质子治疗技术垄断,促进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早在2011年2月1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研制”和“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项目作为科技部、国家卫健委、中科院与上海市的战略性、高新技术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推动产、学、研、医一体化融合,实现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
2012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研发的“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正式立项。项目由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领衔,“双院士挂帅,产医融合”,共同研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质子治疗设备,实现质子装置的国产化。
十年磨一剑,2022年9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质子治疗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获批上市将改变大型尖端放射治疗设备长期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历史,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的质子治疗技术和临床标准化操作规范,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医疗成本,为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提供费用相对低廉的先进治疗技术和设备,也为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做出巨大贡献。
过去十年,我国药品监管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趋于成熟。以上海为例,为推动创新产品上市,上海市药监部门构筑起了全方位服务指导体系,赋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70项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特别审查程序,获批注册证30张;其中今年共有9项进入创新通道,获批注册证6张(含艾普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过去十年,上海建设5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肝癌科学中心、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等重大平台,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水平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解决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身体健康是人民幸福感的基础,上海正在为建设一座健康之城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