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75年,中国的坐标
第11版:封面报道 2024-09-30

75年,中国的坐标

姜浩峰

2024年8月29日,编号为B-919J的南航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在从上海飞往广州途中。

9月24日,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已吊装完成,广场装扮一新,花团锦簇盛装迎接国庆75周年。

9月13日,复兴号试验列车驶出龙龙高铁梅龙段毛公寨隧道。

2024年7月3日,车辆行驶在深中通道上。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之幸,中国道路,世所瞩目!

主笔|姜浩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时,实际上,整个中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退踞台湾省的蒋介石还在妄想反攻,甚至为此在策动大陆西南、东南等方向的残兵有所行动。当然,他更妄想在北平策动一些捣乱之事,比如密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进行破坏。

然而,蒋介石实际上也通过种种信息知道一个情况: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时,已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自此以后,直至如今,曾一度频繁更名的这座古都,名称稳定了下来,不再更名!而中国也从1840年以来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之乱世中走出,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向着一个宏远的目标奋进……

让世界能看见的未来

“我们不必拿台湾问题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这么做,对我们的子孙来说,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我每天对此表示愤恨!对抗中国的想法只是华盛顿某些人的痴梦,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中国有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中国的历史有美国几十倍那么长,我们不必挑衅中国。我们美国的政客该拿起护照出门看看世界!”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在一档谈话节目中,用这么一段清晰明了之语,反驳座中一位鼓吹中国威胁论者。

一段时间以来,萨克斯教授经常或投书媒体,或亮相镜头之前,不仅夸赞中国,且发出如此见解:美国应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好,这样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世界向好发展。

当然,也正因为萨克斯教授对华盛顿某些人的揭露,令人发现,蒋介石当年所鼓吹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论调竟然阴魂不散,至今还有人在美国拿这来说事!这都说了整整75年了,却一再被证明是痴人说梦,然而还有人忍不住要吹!而事实上,站在2024年回望,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三十多年没打过仗的国家。无论内战遗留问题,还是与一些国家的领海争端问题,中国的中央政府都采取克制、专业的态度,力争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独立的一些国家,实际上未必有那么好耐心与周边周旋。有目共睹的是,二战以后,一些地方地缘政治冲突长期不断。由此再回看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历史与当下价值愈加凸显!甚至这五项原则也照亮着未来!

在萨克斯看来,中国能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构成威胁,经济崛起有其必然性。“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勤奋,教育体系非常优秀,所以为什么不能在经济方面崛起?他们当然已经做到了,现在是非常强大的经济体。”在另一次演讲中萨克斯谈到,“中国不是世界的威胁,只有在我们美国的一些报纸上,中国才是世界的‘威胁’。我们的报纸歇斯底里地要证明那是世界的威胁,然而,中国不是!”

在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采访时,萨克斯曾言:“中国对美国的霸权构成了威胁,却并不是对美国本身构成威胁,更不是对如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构成威胁。中国更不是想要取代美国而对美国构成威胁!中国只是对美国希望统治世界的主张构成威胁!”

回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75年以来,似乎萨克斯近年来集中阐述的一些问题,都曾在某些时段成为一些人所热衷的话题。然而,在蒋介石心心念念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有利于他反攻大陆的时候,就连当时的美国政府都没有给他一丁点这样的机会,甚至多次给他划红线,不让他越台海“雷池”。至于美国希望与新中国发展关系,其曲折过程,也值得引起当下的人们回顾、思考。譬如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1954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多边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旨在讨论和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但那时候,趾高气昂的美国不愿意与新中国交往。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不仅存心表达出不愿意与周恩来握手的意思,还在其内部下达禁令,不准属下与中国代表团接触。可在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陷入泥潭难以为继,也因当时的美国与苏联冷战,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之瓦解等等事情,亟需寻求实实在在的支持,其终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新中国当然需要与世界各国多多交流。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朝鲜等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迎来一波建交潮。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新中国迎来与日本、联邦德国、西班牙等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建交时刻,几乎同一时期,中国也先后与阿根廷、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建交。新中国第三次与他国建交之高潮,则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无论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等等,还是由南斯拉夫联邦分裂而生的诸国,还有捷克斯洛伐克更名捷克和斯洛伐克,及至最终成为两个国家,他们都继续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哪怕一些国家不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他们依旧在乎与中国之交。

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则又能看到中国外交魅力的另外一些层面。今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中非合作论坛非方现任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外长法勒、下任共同主席国刚果共和国外长加科索共同会见记者时说,“中非友谊缔结于双方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又在共同发展振兴的事业中得到壮大”。王毅还回顾道:“我们没有忘记,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是非洲兄弟坚定同中国站在一起,在国际舞台维护中国的正当利益,也是非洲兄弟为中国的开放和建设提供了宝贵支持。”从早期诸如坦赞铁路、无偿农业援助,到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探索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再到近十余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与非洲之合作,可以看出中国本身的发展也在促进中国与友好合作的伙伴国家之间共同发展。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已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合作举措,也是中国为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的最新贡献之一。”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任琳分析道,“当下世界,地缘政治冲突、自然灾害等各种冲突事件增加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治理呈现碎片化趋势,治理赤字也愈发凸显。此时此刻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始终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开放合作,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供重要思路。”

在任琳看来,正在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央的中国,要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这当然也是让世界能看见更美好的未来。

使中华得富强的征程

9月14日,随着全长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龙龙高铁梅州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16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早在1918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国方略》中就曾写道,要“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10万英里,大约16万公里。在《建国方略》提出百余年后,这一中国铁路之梦终于实现。回看1949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仅2.18万公里,几乎所有干线的机车车辆装备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制造。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机车车辆短缺问题。经仔细点数排摸核查,找到了一些上世纪30年代在粤汉铁路曾投入使用的600型机车,全部投入沪宁线运营。这批600型机车后改标为KF1型蒸汽机车——从设计的角度衡量,该型机车由当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技正应尚才先生设计,是中国人设计的首款干线机车。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没有一家工厂有实力将应尚才的设计变为合格的工业产品。应尚才不得不远赴英伦,前往英格兰西北部牛顿勒维洛斯的沃尔冈机车厂督造粤汉铁路600型机车。

随着新中国之诞生,应尚才到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1952年改称北京铁道学院,即今北京交通大学)任教授,1956年参加筹建北京铁道学院铁道机械系。在应尚才为代表的新中国铁路科技工作者,乃至广大铁路职工、交通战线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从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中国铁路建设就掀起一次又一次高潮。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贯通。之后,一代代铁路人的努力,化为一代代成果,且都至今为国人享用——1975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1996年9月1日,当时中国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双线铁路京九铁路开通运营;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开通运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高铁新线3000公里以上,成功建设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这张高铁路网运营里程世界最长,超4.6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商业运营速度世界最快,在京沪、京津、京张、成渝、京广高铁等线路上,复兴号高速列车实现最高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网络通达水平世界最高,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中国高铁已覆盖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香港进入全国高铁网。

与高铁类似,中国公路网络今昔对比也足以令人感叹成就斐然!1949年中国的公路里程为8.07万公里,其中当然没有一寸高速公路,倒是不乏土路路面、勉强通车的所谓“公路”。比如人民网的一篇报道提到,1949年,宁夏以土路面为主的公路仅116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仅有公路0.42公里,驴驮人拉的架子车随处可见。而如今,宁夏境内公路里程突破3.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300公里。今年,宁夏更是要计划实施路况提升和特色路项目5652公里——截至9月10日,已完工2200公里,正在施工2838公里,已完成招标408公里,其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处于西部地区的宁夏之公路发展,只是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2月,中国公路总里程为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8.4万公里。而中国公路的科技含量之提高,亦是有目共睹。前不久,《新民周刊》记者在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深中通道,就感受到了这一超级工程的“超级智慧”。为满足通航需求,深中大桥采用主跨1666米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方案,桥面高达91米,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抗风问题突出。面对技术挑战,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方式,开展了3年多的平行研究,研发出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大跨径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抗风性能。而深中通道长约6.8公里的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技术——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

航空航天领域也莫不如此。以航天而论,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为止仍在轨运行。而从那时至今,中国航天经历了发射各型各类卫星、载人航天、空间站发射等等过程,如今正朝着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的目标迈进……

航空领域,当9月19日,中国商飞一架C919飞机从四川成都飞抵拉萨,与正在进行演示飞行的ARJ21飞机相聚世界屋脊时,新华社在报道中提到了1956年5月26日,北京-拉萨航线正式试航成功。“创造了航空史上惊人的奇迹”。如此评论,并不为过——毕竟,当年韩琳机组所驾驶的是苏联制造的活塞式中短程运输机伊尔-12飞机,其最高实用升限不过8951米,比起如今动辄飞上万米高空巡航的现代化的喷气式运输机,是有很大区别的。同样是活塞式发动机的一代名机,美制DC3飞机在二战期间通过“驼峰航线”从印度向中国运送抗战物资,不少就陨落于高黎贡山的崇山峻岭中,原因是飞机撞山。两相比照,更能显出新中国成立之初航空精英们飞入西藏之不易!而上世纪80年代,首款国产大型运输机运-10,亦即中国第一款国产喷气式大飞机曾经在试飞期间七次飞抵拉萨,其中后六次是带商载进藏,亦即运送紧急救灾物资等进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经费不足、部分技术指标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油耗较大使得航空公司不愿意引进等等,运-10最终下马。然而,当《新民周刊》记者日后登上运-10飞机细观其驾驶舱、客舱内饰等等时,仍感受到其重要意义!运-10之飞上蓝天,使得中国成为继英美苏法之后,第五个具有喷气式大飞机设计、生产能力的国家!

如今,当中国国产大飞机运-20频频飞出国门进行军事交流,或者运送各种物资之际,当至少已有8架C919飞机已先后投入东航、国航、南航之商业飞行的时候,不觉使人觉得,中华之富强的征程,正在快车道上!

生为中国人的自豪

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新华社的报道称,“过去十年间,中国GDP总量翻了一倍”,以2023年而论,中国全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接近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年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到32%。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1%,有效保障了民生福祉。

回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当然有较快的时段,也有较慢的时段,甚至有一段困难时期,哪怕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也不是直线向上的。更何况当年高速发展哪怕GDP百分之十几的增量,绝对值并不比诸如2023年5.2%的增量高。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5.2%的增量,又是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的2倍。从近阶段来说,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也能看出,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国际看好!

中国经济之好,当然呈现在外贸数据之好。比如在2023年全球贸易量萎缩的前提下,中国出口总额仍然实现了0.6%的增长。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增长达29.9%,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16.45万亿元,进口1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4.7%,贸易顺差扩大13.6%。

在萨克斯教授看来,外贸出口向好自然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佐证。而更要看清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是为了什么。新华社评论称,中国老百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萨克斯认为,中国整体上国家的财富增长,惠及的是老百姓。“中国的贫困率从1982年估计的80%下降到2020年的零极端贫困率,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我认为,这是对世界各地的一种鼓舞。”在中国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萨克斯曾如此说。

以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中国人的整体生活正变得更好。2023年,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0%。全国恩格尔系数降至29.8%——自2017年之后,再次达到了联合国所划分的“富足”区间。冰雪运动、绿色经济、数字消费都“火出了圈”。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首次突破80亿元,“五一”假期群众出游热情高,国内出游近3亿人次。哈尔滨、淄博、天水等“网红”城市不断上新,“宝藏”小镇频频出圈。

在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比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74.83岁、2000年的71.40岁,可见稳步提升。而再回溯——1949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1957年达到57岁,1981年上升到68岁。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00年,全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2.8平方米,2020年增加到41.8平方米。房屋质量的提升更加明显。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不少居民居住在土坯房中,2020年居住在钢及混凝土结构住房的户数达到66%以上。另外,居民住房内设施的配备更加齐全,生活便利性有了极大提高。2020年,95.1%的住房内有独立使用的厨房,91.3%的住房内有管道自来水,85.2%的家庭主要炊事材料为燃气或电。

而在萨克斯看来,未来,中国将继续倡导国际合作。中国的发展,是世界之幸,中国道路,世所瞩目!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