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午睡 早有蜻蜓立上头(木刻) 有感于《鹦鹉说的最后一句话》 乡居观燕 我与刘江老师的一件往事 吃饭去!购物去! 倾听老友话书艺 不见白云山
第15版:夜光杯 2020-05-09

倾听老友话书艺

窦 芒

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宅在家中不便外出,但晁玉奎和诸多沪上文艺家一样,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战疫”活动,用书法艺术为恢复美好生活鼓劲加油。在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的“沪上和兄弟省市各界名家书写抗疫寄语”活动中,晁玉奎《解放军进驻火神山医院》的草书作品笔力雄强,充满力量,显现了他的传统功力和自我追求。

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我与晁玉奎相识近40年,同时在徐州第十二集团军政治部多年,后同时调至原南京军区机关,又同年从军队师职岗位转至地方工作。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玉奎老战友确实如此,每次工余见面,战友相聚,听他讲得最多的是书法艺术。“玉奎先生独具风格的书法艺术,来自于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传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他的行草书作品既渗透着现代人的审美情绪,又植根于古老的传统之中,显现出墨法自然之真性情……”这是沪上著名学者陈燮君的评价。

一次,我们和几位南京来的朋友聚会,有人问起:艺术是需要灵性的,你老晁的灵性从哪里来的,你学书法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玉奎沉思片刻,打开了话匣:灵性也好,悟性也好,没有勤奋努力,艺术成就无从谈起。我出生徐州,这里既是千年古战场和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又是著名的书画名城。自小我就喜欢写字,虽然十八岁从戎,但没弃笔,无论在部队还是在机关,无论训练多苦工作多累,始终没有放下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我初学颜柳,接着钻研赵孟頫、褚遂良楷书和“二王”行草,后又钟情碑学……我一直以为,初学书法最重要的是把握“临、摹、创”三个字。摹,是传移摹写,摹的结果是外形准确、结构合理、笔画到位。临,分实临和意临,历代书法家都把“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作为终极追求。创,则由临而入,凭古法而传承,以传统而出新……就这样,玉奎结合实践,由浅入深,侃侃而谈,一次聚会仿佛听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书法艺术课。

近年来,海派文化成为文艺界关注和议论较多的话题。玉奎本世纪初到上海工作后,对海派艺术尤其是海派书画潜心研习,收获颇多。其长篇论文《海派书法崛起的原因探析》见诸报端后,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

几年前,上海首次成立市级机关书法家协会,玉奎当选为主席。不久我去他位于天平路的办公室,他又谈起书法:书法的传承创新不仅是书法家的事,机关人员也有责任承担这一使命。通过研习书法可以提高人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陶情养性,健身养心,放逸释怀……近一个小时,我受益匪浅。

玉奎非常感恩部队的培养。他自豪地说,军队严格紧张的生活,积极向上的氛围,军人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令行禁止的作风,不仅融入了他的生命,也融入到书法,形成了他笔力雄强、酣畅淋漓、苍茫飘逸的艺术风格。

我对书法是“门外汉”,但深知“字如其人”,即字可传情、传神、传意,书法创作虽说笔墨当先,但心不到则意不尽,神不到则难入妙。我想,玉奎近年来书法创作之所以“勇猛精进”,也许正是得益于他勤奋的研习和丰富的学养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