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疏影横斜(中国画) 劝阻电话的喜怒哀乐 红楼一瞥 他们为长辈立传 我的英国老师夫妇
第19版:夜光杯 2020-08-19

他们为长辈立传

孔明珠

日前陪海珠姐赴桐乡参加《桐乡历史文化丛书》第四辑首发座谈会。图书馆新建开放不久,姑父茅盾先生手迹“桐乡市图书馆”镌刻在进门处,字显然是集的,姑父在世时,桐乡还只是一个县,如今这张名片因工业经济腾飞,文化传承优秀,旅游业发展超前而在全国闪闪发亮。

我喜欢家乡,尤令我感动的是一向以来,桐乡以茅盾、丰子恺、严独鹤、钱君匋、孔另境等一代桐乡籍先贤为荣,珍惜文化遗产,着力编辑出版了众多历史、文化著作,为后人留下文脉。眼前这套《桐乡历史文化丛书》已出到第四辑,此“名人传记系列”中有钟桂松著《张琴秋传》,孔海珠著《孔另境传》,严建平著《严独鹤传》等五本,其中孔海珠、严建平亲自为长辈立传,颇为亮眼。

生在浙江桐乡的严独鹤天生聪颖过人,少年(14岁)便中得秀才,15岁来到上海学习、闯荡。1913年进入中华书局任英文部编译员,开启他一生编、译、写的文字生涯。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严独鹤先生活跃于上海新闻界,主理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民营报纸《新闻报》,创办脍炙人口的副刊“快活林”,他还是小说家和翻译家,是当时上海通俗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严独鹤传》作者严建平是传主的长孙,孙承祖业在《新民晚报》工作了三十多年,主编明星副刊“夜光杯”,是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在研讨会上我听说他这次为祖父写传完全是被家

乡人“逼”出来的。严建平小时候曾与祖父共同生活了14年,动乱年代中爷孙俩自然无法交流钟爱事业的延续与继承,直到严独鹤先生获平反昭雪,严建平自己走上新闻道路后,才痛感失去向祖父贴身请益的机会。这次写传记过程,虽然寻找资料、梳理线索、考据寻访以至于开笔写,都很难,然而写作过程中祖父“不求显达,淡泊自甘,默默耕耘”的高洁人格深深打动着他的心。严独鹤先生在他的眼中比以往任何时候具体与亲切,体会到这位真正中国老报人身上种种珍贵之处,祖父“清、慎、勤、苦”的报人守则永不过时。写完最后一笔,建平如释重负,说道:向敬爱的祖父致敬!

《孔另境传》由他的长女孔海珠撰写,海珠大姐为父亲立传可说是准备积累了大半辈子。她学出版专业,对图书编目、档案整理,史料搜集、研究非常熟悉,经常在上海书店内部资料室负责接待中央高层领导胡乔木等。父亲在世时,父女经常探讨文坛旧事。改革开放后,海珠姐在上海为茅盾姑父写回忆录寻找资料,后进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她的认真与勤奋、执着使她很快成长为现代文学资料研究的专家学者。父辈文人中受她协助工作过的于伶、施蛰存伯伯等都对她的专业性赞不绝口。但是真的要动手写父亲的传记,大姐还是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用《桐乡历史文化丛书》副主编褚万根老师的话说,只要海珠老师松口答应写,我就知道事情成功了。

海珠姐笔下的父亲孔另境比她写的其他文坛豪杰更多了人情与人性上的描写与挖掘。1922年,18岁的父亲跟随姐夫茅盾奔向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起点上海大学读书,1925年入了党。他为革命文化事业一生颠沛流离,四次入狱,经受时代风雨考验,然而父亲刚正不阿、正直义气、严峻直率、天真倔强的秉性难移。海珠姐用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描绘刻画出父亲的特性。以“孔姓乌镇家史”开篇,以历史资料、原著引文、历史事实为据,讲述父亲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他的文学创作,在孤岛上海办学,编书做出版,他研究五卅运动史,父亲的传奇故事太多。正如书中后记言:“父亲的一生,经历了从反封建王朝到新中国建立的每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作为以推翻旧世界为己任的进步知识分子,他的典型意义在于在历史的进程中,他的命运、得失与时代息息相关,祖国遭受劫难之时,也是他不复自由之时。”是的,我和我兄弟姐妹始终坚信父亲孔另境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读完全书,我们都衷心地向大姐表达了感谢,《孔另境传》可告慰父亲的亡灵。

也许是前辈的形象太高大,所谓“珠玉在前,瓦石难当”,为父辈立传,严建平与孔海珠不约而同“深感力有不逮”“小辈的学养远远跟不上父辈”。但是,建平老师说,写祖父传“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个考验”,海珠姐说,就当是“一次寻根之旅”,读完全书,我以为,他们俩都做了一件大好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长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