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给伤病员插上“生命之翼”
第18版:军界瞭望 2020-12-28

给伤病员插上“生命之翼”

管窥美国军事医疗空运体系

美军第45航空医疗后送中队在C-17A运输机舱内安顿伤病员

美军医疗机内部特写

HH-60M直升机充当“旋翼救护车”

美军新式KC-46加油机机身前部油箱左右两侧和机身后部座席都能运送伤病员

◆朱京斌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际,美军仍执迷“全球霸权”,四处“惹是生非”。有句话叫“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遍布全球多地的冲突和疫情,让美军战斗伤员和病毒感染者数量都呈几何级上升。为解决官兵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美军能指望的除了战地医院,恐怕就是医疗空运体系(AE)了。

救命的航班

医疗空运是指通过飞行器把前线野战医院紧急处置,暂时稳定伤情的重伤员(或重症患病者)快速送往后方或本土大型医院的军事救护行动,使其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完整治疗。与车运、海运相比,医疗空运时间短,速度快,24小时内就能将伤病员送到数千公里外的地点。

近几年的反恐战争中,美军一线部队多遭受路边炸弹、大口径火箭弹的袭击,重伤员除了弹片造成的外伤,还有骨折、脑震荡、内出血、脏器破裂等爆炸伤。这些复合伤即便在军事基地的医院里也难救治。但高效的医疗空运下,这些重伤员很快被送到德国及美国本土的大医院,存活率大幅提升。曾有一名驻伊美军飞行员遭遇107毫米火箭弹近炸,双腿及右臂炸断,身中数十块弹片,内脏多处受损,经紧急医疗空运德国,实施多场大手术后,不但保住性命,还可以参加残疾人冲浪比赛。

而在今年1月8日,为报复美国杀死名将苏莱曼尼,伊朗革命卫队导弹袭击驻伊拉克美军基地,尽管美国政府称无人受伤,但几天后,11名美国士兵从伊拉克空运至德国治疗,这些人都遭受严重的脑外伤,美军基地的医院无法处理,只能紧急后运。

从气球到直升机

从历史看,世界上首次医疗空运是在1870年普法战争,普鲁士陆军用炮兵观测气球将伤员送往后方,但无动力的气球飞得慢,又受天气影响,很难推广。一战中,法军率先把杜兰AR2型战斗机改成安装两副担架的医疗空运机,在战地医院附近开辟空地,直接将伤员送往后方。1917年美国参战后,对法国人的作法十分推崇,先引入6架杜兰医疗机试用,后来干脆把医疗航空队扩大到64架。

一战结束后,1920年,美国陆军将英国德·哈维兰轰炸机改成医疗空运机,接着又买进专门的医疗空运机,但这些飞机需要较长跑道滑跑,加上躺有伤病员的担架只能从侧面舱门出入,费时费力,使用不便,因此直到二战前期,美军医疗空运规模都很小。伤病员主要靠车辆从前线送到野战医院,再转送野战机场,速度慢,周转时间长,伤病员死亡率高。

但到了战争后期,美军医疗航空队引进R-4直升机,机身两侧各加装一副担架,用来将伤病员从火线运向后方野战医院。1944年盟军反攻缅甸,R-4机群从日军包围圈中将大批美国和中国伤员转运出丛林。1945年菲律宾战役中,美国陆军38师122团的伤员几乎全靠R-4直升机才得以从岛上快速救出。

三步转运制度

目前,美军医疗空运体系分为三步,第一步从火线到野战医院,第二步从野战医院到基地医院,第三步从基地医院到后方基地或本土。第一步和第二步航程较近,主要用HH-60M医疗直升机,第三步航程远,飞行时间长,伤病员多搭乘C-130、C-17、KC-135等军用运输(加油)机,伤病员较少时则乘坐由公务机改装的C-21A小型勤务机。

所有医疗空运中,将重伤员从火线送往野战医院是最关键的一步。HH-60M是用著名的“黑鹰”直升机改装的医疗空运型(MEDEVAC),配有能与救护车对接的塑料密封气泡舱,旨在转运全身烧伤需要保持无菌环境的特殊伤员。机载医疗空运任务包(MEP)里,有显示心跳血压等的身体监护仪等专用设备。此外,机内还有制氧设备,可全程给伤员输氧。

野战医院对重伤员完成基础救治后,再交由直升机送到战线后方的基地医院接力救治,待达到远程空运标准后,再用固定翼飞机送往远离战区的欧洲、日本或美国本土,展开全面治疗。为此,美军所有运输机都在设计时预留改装空间,以便迅速改装成医疗空运机。

中短途后送方面,美军一般用C-130系列战术运输机。与民用客机相比,C-130的坡道尾舱门很适合担架搬运,宽大的货舱最多可放74副。舱内设有中央空调,保证伤员不会失温。若是远程后送,美军大多用C-17A战略运输机,别看它很大,却因机身粗短,最多只能运送48副担架,常见的是“中央36副担架+舱壁54副折叠椅”载运模式,即同时搭载36名重伤员和54名轻伤员。当然,也得益于机舱宽大,C-17A可加装更多保障设备,相当于一个ICU重症监护病房的设备都能塞上去。

空有“屠龙术”

由于特朗普政府应对新冠疫情不力,不仅美国民众饱受折磨,连美军也不能幸免,激增的病患导致军事医疗空运资源严重“透支”。可让人意外的是,当新冠疫苗有望大规模接种之际,最该发挥“使命必达”作用的美军医疗空运力量却似乎“无事可干”。

不久前,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和BioNtech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获得美国政府认可,有望进行全国接种。但该疫苗须在-70℃低温下保存,用装有干冰的容器运输时,送到转运中心后须在24小时内重新包装增加干冰,并且每5天换一次包装,以保持所需温度。而在一般医院所用的2℃到8℃的冰箱里,疫苗只能保存5天。

理论上,美军医疗空运机群恰恰能满足苛刻的运输要求。像C-17A、C-130运输机能容纳大型低温冰箱,舱内电源电量充足,在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能为多台大功率低温冰箱供电,一次能运输大批疫苗。抵达后,再由HH-60M直升机接手,可快速将疫苗送往周边市镇的基层医院。很显然,如果使用美军医疗空运体系,将大幅减少疫苗转动环节和转动时间,安全高效。不过据美国《石英》披露,随着能满足普通冷链运输的新冠疫苗也研制成功,让疫苗运输变得便利起来,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已表示将有能力承接疫苗运输工作。换言之,美军医疗空运体系不再是“一招鲜,吃遍天”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