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不能踢的美国“核足球” 抗美援朝 苏联顾问起啥作用
第20版:军界瞭望 2020-12-28

抗美援朝 苏联顾问起啥作用

苏军优秀射手向我军战士介绍射击要领

中苏战友依依惜别

中国海军官兵和苏联顾问在一起

中国学员与苏联教官合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不仅武装干涉,还派军舰侵入台湾海峡,新中国不得不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作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领袖,为帮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提高国防实力,苏联也向中国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和专家,作出巨大贡献。

教书育人当园丁

早在1950年2月中苏签署《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就规定苏联对华提供军事技术帮助,包括为中国建立军工基地,接受中国军人留学,派遣必要的军事教官和顾问。志愿军入朝后,这种支援就更紧迫了。

当年秋,中国所有军区都组建训练中心,像华北军区成立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包括进修班(石家庄)和30(石家庄,后改为军政学校)、31(祁县)、32步兵学校(石家庄南新城)。最受重视的是学制一年的石家庄进修班,负责把军区遴选的连长、副营长培养成营长,送往朝鲜前线,起初85%的教员是原国民党军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机械化战争涉猎不多,为此苏联给班里增派军事顾问多罗金上校和沙波瓦尔中校,两人都毕业于苏联诸兵种合成学院(即著名的伏龙芝军校),参加过二战,拥有丰富的战术知识和教学经历。1951年8月,多罗金因家庭原因回国,此前在福州步校任教的格里涅夫上校顶替了他。至于3所步校,则通过两年学制培养排长。

华北军区还有位于北京近郊的第6炮兵学校,培养炮兵连排长和政工干部,还有几所院校隶属军区后勤部,培养财务和运输干部及医生、药剂师。华北军区还有几所航校和一所直属中央兵种司令员的坦克学校。

类似的教学机构在其他军区也有,比如抗美援朝期间,有18所学校、高级飞行院校和一所学院专门为空军培养干部。解放军还组建坦克、海军、炮兵、军事工程兵和导弹学校,此后还组建相应的军事学院。上述军事院校均有苏联军事顾问和教员参加,任务是制订教学大纲和培养干部等,其中苏军中将维列夫金·罗哈尔斯基直接去中国名将刘伯承领导的南京军事学院当顾问。

尽管解放军组建不少院校,但官兵文化水平不高,在那里任教的苏联教员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据统计,当时解放军识字不多的军官比例达29%,完全不识字者也有13%,团级单位识字不多的军官不少于10%,初级军官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比例高达40%,据华北军区政治部1951年统计,受过高等教育的军官只有2%,中等教育者占8%,未完成中等教育有21%,士兵中完全不识字和识字不多的比例近80%。面对这些学员,苏联教官只能八仙过海,因人施教,尽力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

奔波各地寻方案

随着战争长期化,苏联援华军事顾问队伍持续扩大,而且级别越来越高。1950-1953年,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先后有科托夫·列冈科夫中将(兼任驻华武官)、彼特鲁舍夫斯基中将和克拉索夫斯基上将,他们监督驻解放军各兵种、军区和院校的高级顾问的工作,像炮兵顾问尼科尔斯基少将、坦克兵顾问切尔卡斯基少将、高炮兵顾问多勃良斯基少将、空军顾问普鲁特科夫少将、海军顾问库兹明少将都因工作出色受到嘉奖。而在总顾问团当办事员的乌沙科夫上校、当翻译的别洛乌索夫上尉和罗曼琴科中校都以热情和细致的工作,得到中国战友的称赞。

抗美援朝期间,作为战略纵深和首都屏障的华北军区不仅要向前线输送大批经过训练的生力军,同时要在渤海湾修建筑垒地域,防范美军可能铤而走险的入侵。如此一来,苏联顾问和专家除了课堂教学,还要参加中国国防工程的现地勘察。1952年7月,苏联军事总顾问团的列冈科夫、谢苗诺夫、沃兹德维任斯基(高炮学校顾问)、尼基福罗夫(高级工程兵学校顾问)等人奔赴庙岛、青岛等地勘察。当年11月至1953年1月,中苏专家组还现地勘察秦皇岛-天津地形。1951年7月起,华北军区开始组建新的师,应中国政府请求,这些师组建和改编时均派驻两名苏联顾问,分别给师长和坦克自行火炮团长当顾问。在苏联顾问帮助下,所有部(分)队训练都顺利完成。

档案记载,战争期间,担任这些师师长顾问的有波马兹科夫中校,卡特科夫、亚格连科、洛博达上校,担任团长顾问的有尼基福罗夫中校、伊夫列夫上校等。而在华北军区总部机关任顾问的苏联人,有军区司令高级顾问鲁米扬采夫中将(1953年由叶尔马科夫中将接任),乌萨切夫上校(任政治工作副职),阿日吉别科夫少将(任坦克兵部部长顾问),谢苗诺夫(任军区参谋长顾问)、杰尼索夫(任军区通信部长顾问)、卢津(任后勤部长顾问,1952年中由波伦科夫上校接任)中校,穆里诺夫少校(顾问团办事员),沃兹内工程兵上校(任军事交通部长顾问),波诺马廖夫上校等人。

战争中,中国军队里的苏联军事顾问规模从最初的347人发展到1069人(1951年一年即有1500多名军事顾问、专家和翻译来华)。他们帮助培训指挥员和司令部工作人员,参与战役计划和个别战斗计划制订,但不直接参加军事行动,哪怕有些人进入朝鲜境内的志愿军总部工作也不直接参战。在苏联顾问专家帮助下,志愿军在战火中边打边建,越打越强,陆军坦克兵、炮兵、反坦克炮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团都形成战斗力,海空军也初具规模。俄政府档案统计,1950-1953年,苏联对华出口武器装备总额超过4亿卢布,光1952-1953年就装备解放军60个步兵师,战后继续帮助中国建立常规武器生产体系。

据统计,朝鲜战争期间,来华援助的苏军顾问与专家多达3642人,1956年前达到6695人,其中将军68人、军官6033人、义务兵208人、职工386人。在此期间,还有1514名中国军人在苏联军事院校留学培训,其中陆军97人、防空兵178人、空军466人、海军608人、后勤99人、其他66人。 常立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