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人通常最需要啥?助餐!
社区里有长者食堂,可是老人多,食堂少,这是个问题。怎么办呢?上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全市首创“云上养老合作社”,借力智慧社区养老综合应用平台,吸纳餐饮企业加入长者食堂,老人凭特定电子助餐券优惠助餐。这件事,新就新在——智慧社区,让老人助餐更自由!
对不少人而言,在移动互联时代,“数字生活”确实很便捷,但数字化究竟是让老年人“更自由”还是“更不自由”?其实,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关键看数字工具怎么用,怎么用的得当,让老年人也享受到数字便利,而不是遇见“数字鸿沟”。本周,《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即将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表决,关注高质量养老,一种立法意见是,对照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市人大法制委员会采纳了这一意见,建议法规草案第十九条第二款增加: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应当推广应用符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智能信息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时,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习惯,保留并完善传统服务方式。
无疑,立法传递的鲜明信号是——数字社会尊重老年人。这种尊重体现在便利老年人的公共服务上,就要让“数字”真正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而非障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价值导向,可否落实?可以。比如,智慧社区“云助餐”。
在半淞园路街道,智慧社区“云助餐”做了几件事。第一,整合社会资源,让众多社会餐饮机构加盟社区长者食堂,汇聚到“云上养老合作社”,让助餐供需充分匹配。近年来,半淞园社区老人助餐,主要靠小绍兴公司统一配送,其次是社区长者食堂,每天服务500位老人,但老人实际助餐需求却远远大于“500”,要不新建社区长者食堂吧?可建设资金申请周期长、场地选择匮乏、缺少专业经营人手,这都是一连串的难题。如今,有了“云上养老合作社”,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的机构,一下子多了好几家。地方多了,老人用餐选择,也就多了。以前,老人出门吃饭要走一公里,如今只要500米。当然,老人愿意去两公里外的,也随意。以前,一天三顿都是固定套餐,如今,小绍兴、大富贵……想换花样就换花样。
第二,智慧社区,数字便利,不止在于助餐,更渗透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让养老服务更精准。打开半淞园路街道微信公众号,点击“淞园生活——智慧养老”,进入“云上养老合作社”,老人选择中意的服务内容下单,服务质量怎么样,还可以给出星级评分;老人需要什么,养老服务部门及时对接,为老服务更精准;政府管理部门实时监管,了解供需双方动态。
第三,数字化,要做高品质养老的便利工具。“云上养老合作社”有电子助餐券,满足“人在户在”、年满75周岁以上的老人,街道直接发放每人每月50元电子助餐券到个人账户,就餐时扫码抵扣。万一老人不用智能手机,也有办法“无障碍”——街道专门制作了二维码小牌牌,老人戴着,点餐时,扫码支付,也很方便。
目前,“云上养老合作社”,小荷才露尖尖角。可以预见的是,伴随“智慧城市”建设,伴随“一网通办”壮大,总有一天,“云助餐”跨越区域限制,“智慧助餐”吃遍上海,也是寻常。民以食为天,想想看,当你老了,能够轻松享受“用餐自由”,是多么惬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