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突破学训矛盾,体育融入课堂
第A14版:青少年体育 2020-09-28
上海体育各界热议体教融合之路

突破学训矛盾,体育融入课堂

李一平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后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王立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政策有关情况,并对上述《意见》做出了解读。在发布会上,王登峰表示,《意见》的发布有两个关键词,三项改革和两大价值。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合”,就是体育和教育的融合。第二个关键词是“发展”,就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两个关键词明确了《意见》的目的和实现的方法,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体教融合,推动或者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随着《意见》的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面对未来如何融合、如何发展,上海体育界各方其实已有了相似的看法。

融合不仅是资源整合 落地细则保障执行

体、教两家如何共处,其实在体育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新的历史条件下,“体教结合”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在这次发布的《意见》中,双方明确提出,体教不仅要“结合”,更要“融合”。而什么是融合,那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双方现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更深处的,则是两个体系的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以一种新的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健康发展。

曾经在上海市体育局任职多年,目前担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的赵荣善在《意见》发布后感慨颇深。在体、教两家的任职经历让赵荣善深深了解到,促进两家融合,其中还需要非常多的工作需要落实,而这也正是一件关系重大的“实事工程”。“简单来说,《意见》提出要整合体育赛事和合力共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及相关的激励和扶持政策。除了已经明确的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改称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外,还有数量巨大的各省市的锦标赛、学生赛。这其中涉及的赛事,就以上海为例,每年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照惯例,每年的年末都会制定次年的竞赛赛事计划,如果届时双方还没有就赛事的融合做出具体的调整,那么到了明年,无论是体育赛事的整合,还是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的目标都无从谈起。

目前,赵荣善所在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就是上海“体教融合”的一片“试验田”。2007年,上海市花剑队正式入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合并前的前身之一——上海金融学院,市队校办的模式就此展开。目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仍然是全国少有的“校办省市一线队”概念,这个概念同样也正好契合了本次《意见》中所指出的“合力共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作为校办一线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多年来很大程度上享受到了“体教融合”的红利,学校既能招生高水平运动员,带动学校整体的体育氛围发展,同时运动队的成员在进入高校后,仍能进一步在竞技体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同时组队参与诸如全国锦标赛这样体育系统内的最高级别赛事。

再以深化体校改革为例,近年来上海始终贯彻落实“体教结合双十条”“体教结合双八条”的会议精神,推进教练员走进校园,建立9+X的“一条龙”培养体系等举措。但在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郑昕波看来,无论体教结合的开展情况如何,学训矛盾仍然还是一定程度上的存在,如何消除学训矛盾,说回根源,那么还真的需要体教两家出台相应的细则,打破其中的壁垒,才能进一步贯通渠道,建立基层到专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其实,在上海也存在着试点的先例,例如松江的松江七中。2003年,松江区少体校并入松江七中,目前松江七中体训处是全区唯一的业余体校。列入学校序列后,原本的学训矛盾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学校通过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推进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创建,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体教结合的办学特色。在每四年一届的上海市运动会中,经常能看到松江七中的学生为松江区争金夺银。

带动行业创新转型 各方谋划美好蓝图

《意见》中,提出了八方面37项措施,但回归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两大价值:一是要实现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第二个价值,《意见》也特别凸显了通过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竞技运动员的价值。围绕着这两项核心价值,在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带动了整个青少年体育行业的整体转型。

除了体、教两个行业主管部门以外,“体教融合”的推进也正在影响到青少年体育行业的方方面面。在《意见》中,除了体校、学校要发挥体育技能的普及、提高作用以外,还提到了第三方参与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鼓励、扶持社会体育组织发展,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

近年来,上海体育局一直在大力扶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办训。通过成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对社会体育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随着《意见》的印发,可以预见到社会体育组织将迎来一个“春天”,但同时,《意见》也对社会体育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本的表面“教会”到如今在“学会、勤练、常赛”的大背景下,拥有更加优质的教练员、健全教学体系的优秀社会体育组织就会驱逐“劣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今年,上海市体育局就围绕扶持社会力量办训出台了“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希望通过扶持优质的社会体育组织,来进一步补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渠道。未来,相信这些基地未来也将是落实“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主力军。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最为宝贵的人才就是体育教师以及拥有资质的教练员。《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但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兼任、担任体育老师,需要的并不仅是专业的体育技能,还有更多体育教育学中的培养内容。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介绍,目前针对学校体育教师的需求,上海体育学院已经推出了“二辅一专”的计划,在保证学生体育教育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体育专项技能教学的培训,以适应未来学校“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需要。

面向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上海体育学院也计划推出帮助他们转型的岗前培训课程,通过专项能力的培训,让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具备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能力,进一步弥补学校的体育教师缺口。

《意见》的印发代表着体教两家深度融合、改革的方向和决心,相信随着各省市具体举措的后续落地,能进一步带领青少年体育行业整体转型,向良性发展,一起携手各方共绘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美好蓝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