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良辰美景  桨声秋影苏州河
第A13版:上海体育·新闻眼 2021-10-25
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新莺初啼

良辰美景 桨声秋影苏州河

章丽倩

新闻眼

■编者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上海体育正用一波又一波的创新举措,为申城市民带来更多体育新体验、新服务。《东方体育日报》每周推出上海体育“新闻眼”栏目,通过解读、分析、评论、综述为读者“换一种方式”看上海体育:我是你的眼,带你领略上海体育的精彩无限。

百舸争流

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苏州河上轻舟飞桨,河岸两旁熙来攘往,水景风光、历史建筑、体育人文与市井民生汇于一处——而这也成为了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最具代表性的一帧定格。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因地制宜细考究绘出苏河赛艇图

上海赛艇公开赛(也称“上艇”)是全国首创的八人艇城市赛艇比赛,也是上海的自主品牌赛事。别出机杼办新赛,这也意味着需要有更多因地制宜、通权达变的巧心思。

巧心思之一便是“精算”出来的4.2公里。从距离设置来看,本次赛事分为4.2公里追逐赛和500米城市冲刺赛。据了解,在最初设定时,长距离一项曾被计划为7公里,后来之所以“缩水”,就是考虑到了具体的参赛者群体。

首届“上艇”设了专业组、高校组和俱乐部组三个大类的组别。专业组是各省市的现役赛艇队,高校组的参赛者是高校在读学生,俱乐部组则是面向国内各赛艇俱乐部和民间赛艇组织的爱好者。以7公里而论,对非专业参赛者来说很可能力有不逮。既不想让选手有太大压力,也希望他们能把精力集中在对苏州河赛道多弯多桥梁的特殊应对上,所以,最终赛事组委会将长距离一项改为了4.2公里。

自赛事创意被确定的那日起,上海赛艇公开赛便注定独树一帜。宽阔水面,静水直道,这是常规赛艇比赛的标准配置,但既然“上艇”与苏州河牵手,那制定与河道特点相符的参赛规则与办赛保障便是应尽之事。

苏州河除了是上海的“母亲河”外,还是申城的“桥梁博物馆”。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桥梁汇集于此,每一座桥梁都是景观标志和城市记忆,展现苏州河独特的风貌景观。以4.2公里追逐赛为例,各支参赛艇需途径包括普济路桥、西藏路桥、河南路桥、四川路桥、乍浦路桥等在内的总共13座桥梁,同时还会经过六个弯道。

为保障赛事安全,参加4.2公里追逐赛的各支队伍按赛前抽签顺序出发,每次出发的间隔为一分钟。而500米城市冲刺赛则设置了两条竞赛航道,每次可以有两条艇出发。

另外,为保障赛事水上作业的搭建和比赛期间的航道条件,外白渡桥的水闸前后共关闭六天,鉴于赛事处于大潮汛期间,还在赛前的10月21日进行两次引水。除此之外,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也在搭建期间协助间歇性封航,为赛事筹备保驾护航。

苏州河上再现赛艇盛景,市民们奔走相告、热情观赛。甚至,还有一些新人将婚纱照外景拍摄的日子特意定在比赛的这两天,就为求一个别具意义的“同框”。

那么,现在提问的时间来到了——明年大家还能在苏州河畔再见“上艇”吗?对此,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已给出回应,他表示尽管这才是“上艇”的新莺初啼,但更长远的冀望已然产生。“我们希望每年坚持举办,希望把这个品牌越擦越亮,让它真正成为上海软实力的一张‘金名片’。”

三十余载沧海桑田 水清景秀最美赛道

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基本贯通开放后,成了沪上市民健身散步的最佳去处之一。而随着上海赛艇公开赛的举办,这份平日里的悠闲往来立时升级为了游人如织的场面。尤其,越是到了临近赛事终点的四川北路桥、乍浦路桥、外白渡桥附近,那里的桥上人行道和两岸步道上便越是热闹。

摄影爱好者何仲华老人是慕名而来者中的一位。曾经,他的家就在临近苏州河的北市场小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乔迁他处前,彼时黑臭的苏州河可没少让他们全家受罪。“河水并不总是黑色,有时还会发红,每天都臭烘烘的,附近还蚊蝇乱飞,周边居民挺苦的。”因为在退休后喜欢上了摄影,何仲华时常会跟着本地新闻中的热点,利用镜头去捕捉城市发展之美。“所以,一听说苏州河上要办赛艇比赛了,我就很激动。现在这里真是水清景秀大不同了。”

上世纪20年代后,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苏州河,至1978年,苏州河在上海境内全部遭受污染,市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1988年至1993年,上海实施合流污水治理工程,此后又启动了更长期的苏州河综合治理工程。2021年正是综合整治四期工程的收官之年。在经由30多年的努力后,目前苏州河干支流已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即城市景观水体的标准。

水清景秀的苏州河,它经历了美好的嬗变,而“上艇”就是这条母亲河以崭新面貌与世人重新拜会的“复出大秀”。“这次比赛从另一个方面,帮我们宣传了30多年来水质治理的成效。”上海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马维忠介绍道。

融入了城市景观的体育赛事,会是对城市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强有力宣传——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原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主任李建新在19年前便提出了这一主张。在经由多方支持与推动下,于是在2002年的时候,在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收官之年,我们的城市母亲河上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场赛艇比赛。而如今,随着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的成功举办,苏州河与这项运动的故事终得再续。

孵化自主品牌赛事 申城进入提速通道

从即将于下个月迎来26周岁生日的上海马拉松赛,到于昨日在苏州河上刚刚落幕的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以“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为目标的上海,在对自主品牌赛事的培育和打造上,拿出了较以往更大的决心和干劲。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很多已持续举办多年的国际顶级品牌赛事都暂停了,这主要是由于人员入境的限制。所以对上海来讲,我们对本土品牌赛事的培育会比以前更加急迫,更加需要我们集中资源去打造。”在上海赛艇公开赛上,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的这番话,道出了上海体育在过去一年中的真实处境。

ATP1000上海网球大师赛已在赛历上缺席两年;根据F1新公布的2022赛程,继2020和2021赛季后,F1中国站明年仍无缘举办;世界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被按下了暂停键。

正是由疫情而催发的紧迫感,让上海体育在对自主品牌赛事的培育和打造上,拿出了较以往更大的决心和干劲。同时,上海也在对标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少启发。徐彬说:“从全球来看,凡是国际著名的体育城市,他们除了有一些属于国际体育组织版权的一些品牌赛事之外,还都有若干属于自己这座城市的品牌赛事,然后逐渐把它培育成国际知名的赛事。”

牵手赛艇项目并将其打造成为申城的自主品牌赛事,在徐彬看来,这则更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

“上海滨江沿海,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我们应该要有这样一个水上赛事,来衬托上海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质。赛艇其实是国际上非常主流且历史悠久的一项水上运动,在许多知名的体育城市、知名的体育强国里深受欢迎。”徐彬表示,继“上马”之后如今又有了“上艇”,他相信在经过若干年的培育和打造后,它们有望齐心协力、共同撑起上海自主品牌赛事的脊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