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本期导读 后辈重拾曾聂家族“治家之钥”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2-01-12
寻访崇德老人曾纪芬《聂氏重编家政学》一书

后辈重拾曾聂家族“治家之钥”

曹儒屹

聂崇彬二〇一六年在聂家花园,此主建筑群目前正在改建中

◆曾纪芬在聂家花园

◆聂崇彬上辈和曾纪芬的合影

◆曾纪芬九十大寿全家合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家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版于100多年前、由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撰写的《聂氏重编家政学》中就有许多可供今人汲取的养分。

◆见习记者 曹儒屹

崇德老人曾纪芬是晚清大臣曾国藩满女(最小的女儿)。如今,她的曾孙女聂崇彬重新释读《聂氏重编家政学》,融入新时代对家风建设的解读,编写成新作《治家之钥——崇德老人<聂氏重编家政学>的生存智慧》一书。书中不仅揭示了曾国藩家族与其姻亲湖南聂氏家族传承百年的奥秘,更阐述了把家庭建设好、管理好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而聂崇彬也在这趟寻根之旅中重拾祖先智慧,以留洋数十年的生活经验,把传统家规家训与当今西方教育理念相结合,思考新时代家政学的意义。

家族薪火相传的奥秘

崇德老人曾纪芬所在的聂家曾是沪上名门。一百多年前,随着丈夫聂辑槼官至上海道台,曾纪芬也把湘中曾家的家风家教带到了上海。清王朝灭亡后,聂氏家族转型工商业,一度成为沪上商界巨头。

聂崇彬与曾祖母曾纪芬素未谋面,大多是从奶奶口中听说曾祖母的事,而聂崇彬也从奶奶那里,传承了规矩的重要性。聂崇彬回忆:“小时候家里的规矩很严。那时候家里住在常熟路别墅,爷爷奶奶他们住三楼。我们在楼下客厅吃饭时,一定要用湖南话请爷爷奶奶下来,才能开饭。我小时候很叛逆,不想说湖南话,但是为了吃饭没办法,以至于到现在都还记得湖南话怎么说。”

除了吃饭有规矩,聂家对小孩子的坐姿也有要求,“小时候家里每人一个小板凳。尽管家里有沙发,但大人都不允许小孩坐,认为会影响他们生长发育。吃住卧行,聂家的一切都有规有矩。”聂崇彬回忆道。

百年风云变幻,尽管聂家已不再拥有田地企业,却并没有没落衰败。聂家子弟靠着一技之长和良好的家风,继续活跃在社会上。究其原因,是聂家良好的家风家训持续发挥着作用,“因为从小就强调教育,我们家的人个个都是高学历。我高考时因为身体原因没进入大学,但我自己一直在学习,夜校和学习班没停过。去香港当了宾馆经理后,我更加努力学习管理知识,最终等我拿到香港理工大学管理毕业文凭的时候,孩子都四岁了。”聂崇彬回忆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得益于小时候严格的家教,聂崇彬成功通过香港理工大学的面试。“那时面试官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说你是一个主管,公司现在有很多的在职训练,但是你的下属怨气冲天,你怎么处理?我回答说,先看看有没有办法改善。如果没有,那就强制执行。如果你不能适应,那你只能走。这个问题答对了,我成功进入了香港理工学院。”

现代社会强调男女分工,全职主妇不多见,书中有些家政内容已不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尽管如此,聂崇彬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如幼儿教育和家庭卫生的重要性、勤俭持家是致富的前提等。这些不仅是聂家传承百年的秘诀,更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

由聂云台(聂缉椝儿子)创办的聂中丞华童公学,即现在的上海市市东中学,其校训“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便源自聂家家训,聂崇彬也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去美国后,聂崇彬入职星岛日报工作,在各种小细节上贯彻着踏实做事的理念。一次,有位画廊老板想在她负责的版面里用很小的篇幅宣传一幅画,老板说这是一幅工笔画。本来这只是例行宣传,但较真的聂崇彬花费了很长时间找到作者,最终发现这是一幅临摹画。这种踏实做事的态度,受到了主编的青睐。2017年,在离开星岛日报两年后,主编仍邀请她回去负责一本新创刊杂志的工作。聂崇彬相信,这与她从小受到的家风教育是分不开的。

曲折的寻书之旅

2015年,聂崇彬开始着手整理和研究家族历史,回到湖南寻访祖先旧居。在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与人交流时,聂崇彬无意间发现了《聂氏重编家政学》的存在,但网上却找不到这本书的痕迹。在堂哥的帮助下,聂崇彬联系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馆长程健,看是否能找到些蛛丝马迹。恰巧馆长也是上海人,对聂崇彬整理家族历史的想法深表赞同。遗憾的是,东亚图书馆里并没有《聂氏重编家政学》的线索。程馆长表示,自己的堂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工作,有需要的话可以提供帮助。

聂崇彬没有多想,在回到上海的旧居参观时,顺道去上海图书馆寻找线索。这一次幸运眷顾了她,电脑查询系统上查到了《聂氏重编家政学》的存在,但书架上却并没有这本书。询问之下,工作人员给出回复:因为系统和北京相连,所以只有一种可能,书被收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聂崇彬通过先前结识的程馆长,顺利联系上了程馆长的堂哥——在北京图书馆工作的程真先生。由于图书馆上午9点开馆,两人约定于8:30在图书馆见面。初来北京的聂崇彬不熟悉交通,只能求助居住在北京的堂哥堂嫂。由于聂家一贯的节俭传统,两人建议她乘坐地铁前往。出发前一天,侄女恰巧打来电话,两人聊到第二天乘地铁去图书馆的事,侄女及时阻止:“姑,你可千万不能听他们的,你这时候去地铁,连地铁门都挤不进。”

听从侄女意见,第二天聂崇彬提早打车顺利抵达图书馆。在程真的帮助下,聂崇彬发现,《聂氏重编家政学》并不是单行本,而是被收录于清朝史料文档中。由此,历经重重困难,聂崇彬终于顺利拿到了《聂氏重编家政学》原文,得以将百年前崇德老人的治家理念重新发掘、解读和传承。

在重新释读《聂氏重编家政学》的过程中,聂崇彬获得了来自社会与家族的大量帮助。二堂哥崇嘉把自己整理出的祖辈资料无私让给聂崇彬使用;三堂姐崇实和四堂哥崇溢给予文字补充;七堂姐崇慧纠正文字错误;七堂哥崇永负责部分章节审阅。聂家的后人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行动起来,为初刊于1904年的《聂氏重编家政学》重新面世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湖南曾国藩研究会的学者们也支持聂崇彬的行动,给予她大量帮助和启发。

祖先的根就在身边

聂崇彬曾与曾家后人谈起家规传承。虽然曾国藩家规家训以文字的形式在后人中流传,但真正让家规传承百年的还是一代代曾家人的言传身教。曾国藩家训甚多,但后人们的言传身教其实尽在“读书明理,谨言慎行”八个字中。与曾家相似,聂家的百年传承也依靠一代代聂家人“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后代。聂崇彬相信,由家规形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及优良品格,给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做人基础。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如果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维,就能在信息泛滥的社会中保护心灵不受侵蚀,在物质利益的诱惑前立稳脚跟。聂崇彬从小生活在上海,在寻根之旅中,也多次重回上海聂家旧居(现已被纳入历史保护遗迹)回忆童年。谈及沪上家政,聂崇彬说起一个题外话:“最近大火的电影《爱情神话》里描绘了上海市民生活,我在一个相关公众号里看到说,以前的上海人会穿睡衣在街上走来走去,还说这是一种文化。我觉得很诧异,因为真正有家教的人是绝对不会穿睡衣出门。”

在阔别多年回到上海后,聂崇彬认为最大的惊喜就是在公交车上听到了上海话报站。“我很激动,因为以前上海人不注重上海话,你把自己的文化都丢了,你的初心就没了。”聂崇彬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习俗风俗,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来遵守。我们家从小就要求说湖南话,但我们也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现在和我一辈的人,都会说湖南话。”

聂崇彬相信,家风家训即是自己的根,而祖辈的行事准则和家风家规正通过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流传下来,“所以说不用特意寻根,其实根永远在你的身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