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靓莉
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里,是被横着抱的。家长左手臂弯曲,让宝宝的头枕在其臂弯里,右手托住宝宝的背和臀部,右胳臂与身子夹住其双腿,同时托住宝宝整个下肢。大多数家长觉得横着抱更安全,不会损伤到宝宝的脊柱。
老人看到竖着抱宝宝的家长,就会指出说:“宝宝还小,脊柱还没发育好,不能竖着抱。”
事实真的如此吗?
竖抱会伤害宝宝脊柱吗
3月龄前,宝宝骨骼过于柔软,脊柱生理弯曲还未出现,大人长时间抱着可能会伤到其脊柱,造成侧弯。加上新生儿颈部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撑头部的重量,因此即使偶尔哄宝宝或抱其吃奶,也不能随意乱抱。建议采用横抱的姿势。
3~6月龄,宝宝颈部肌肉力量增强,可以独立地抬头,脊柱的第一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就出现了,这时可以采用竖抱的姿势。竖抱时,让宝宝贴于胸前,眼睛高于肩膀,一定要护住头颈部。只要用正确的抱姿,竖抱也是不会损伤脊柱的。
竖抱最主要是拍嗝。大家都知道,小月龄的宝宝喝完奶后特别容易吐奶,每次喝完奶都需要拍嗝缓解这种现象。横着抱显然是不可能拍嗝的。家长用正确的竖抱姿势,将宝宝竖直抱起在胸前,宝宝的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一手扶住婴儿的头和背,另一只手在宝宝的背部轻轻拍打,直至宝宝成功打嗝。另一种拍嗝的姿势则是扶着宝宝“坐”在大人的腿上,一手支撑住宝宝的胸部和头部,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背。
竖抱除了可以拍嗝,还可以让哭闹的宝宝缓解情绪。由于宝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仰卧着,他们所见的风景除了天花板,就是从天花板上突然出现的人或物。偶尔被竖过来,可以看到周围的许多新鲜事物,有了新的关注点,宝宝自然也就不哭闹了。
此外,竖抱还能有效缓解宝宝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不要长时间竖抱
家长切记不要长时间的竖抱,尤其是刚出生到3个月的宝宝。
新出生的宝宝脑袋的重量几乎占到整个人体重的1/4,即使用手托住脖子或让他们贴服在胸前,也只是借掉了脑袋的一部分重量,对脊柱仍有压力,因此拍完嗝或竖抱哄完哭闹,就应当尽快让宝宝仰卧一下。
宝宝仰卧时,他们整个人上半身的体重是均匀地分摊在脊柱上的。
对于3个月后的宝宝,竖抱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宝宝趴着玩练抬头
家长也可以用一些小训练来让宝宝的颈部肌肉变得更强壮。例如,每天都让宝宝在大人的看护下,趴着玩一会儿,宝宝趴着时,会想要抬起头,这便是在训练颈部肌肉。
当宝宝3个月左右可以完全抬起头,并且抬头可以不落下一段时间时,竖抱的时间也就可以适当延长了。
满足宝宝的需求
其实从大人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横抱或竖抱也是不现实的。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很快,短短几个月里体重就会增加数倍,这时候长时间保持一个抱姿显然不是多数家长能坚持的。
宝宝睡醒后,横着抱一会儿,让宝宝慢慢苏醒,再放下让宝宝平躺自己玩会儿,等宝宝不高兴了,再竖抱一会儿让宝宝看看周围的事物,然后再睡觉,如此循环,家长们即能稍许得到休息,也能让宝宝们满足了被抱的需求、自己玩的需求、看新鲜事物的需求。
当然,让宝宝多趴趴,再竖抱一会儿也能避免宝宝老是朝一个方向偏头,家长们追求的好头型也就自然而然有了。
一放下就哭怎么办
有不少家长说:“我家宝宝就是要抱,一旦放下他,就哭闹,可怎么办呢?”
大多数宝宝出生后,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作息规律。
宝宝前3个月内,需要家长的怀抱来增加安全感,睡得更安稳,因而3个月内家长们只能辛苦些,该抱的还得抱。但是3个月后,宝宝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对外界的刺激越来越敏感,这时候如果哭闹了家长就抱,反而让宝宝们养成了被抱依赖,让他们入睡的安慰变成了被抱着。一旦这种依赖和安慰养成,再想让他们自己睡或自己玩就非常难了。
宝宝3个月后,可以对他们进行睡眠引导,不然,无论竖抱还是横抱,都变成让大人手臂酸疼、腰背抽筋的煎熬了。
正确掌握横抱或竖抱的姿势,对家长还是宝宝来说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