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智能手机的“护眼模式”一般有3种:降低屏幕亮度、深色模式(黑屏幕)、调节屏幕色温(黄屏幕)。这些其实是通过多种光线融合对手机屏幕的色温进行调整,把屏幕的光谱调到偏黄色的暖色系,从而降低亮度以达到护眼的目的。但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眼睛最大的伤害并不是这些屏幕的光线,而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而产生的视觉疲劳。所以,如果过分依赖“护眼模式”,不考虑用眼距离,环境光照强度等因素,依然长时间看手机,那么“护眼模式”也护不住眼睛。
“护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使用手机时的眼睛疲劳感,但不能对它寄予厚望,因为:1、蓝光损伤不能完全消除,无论是哪种“护眼模式”,都不能完全避免蓝光对于视网膜的伤害。2、近距离看手机的危害更大,眼睛疲劳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即使开启了“护眼模式”,但一直盯着近距离的东西看,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照样会出现视觉疲劳、视力模糊、头晕等情况。3、屏幕变暗反而更费眼,开启“护眼模式”后,屏幕会明显变黄、变暗。如果是在白天户外高强度的光照环境下,为了看清楚屏幕,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这种行为更加伤害眼睛。
想要保护视力,关键还是在于以下几点:一是戴眼镜!很多人睡前喜欢躺着看手机,这时候往往把眼镜摘下来放一边了,但近视眼摘了眼镜看手机就会凑特得别近,加重眼睛的压力;另外这样还会让眼睛的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对焦变慢,甚至还会头晕头疼。二是要开灯!尽量保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里使用电子设备,长期在昏暗光线下用眼,容易造成瞳孔长时间扩散,造成眼内液体循环障碍,伤害我们的眼睛,甚至导致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三是多眨眼!有很多人玩起手机太过投入,眼睛一眨也不眨。眨眼次数减少的话,眼睛表面的一层泪膜就会蒸发、变薄甚至消失,眼球会直接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导致眼睛干涩、灼热、酸痛。所以要多眨眼保持眼球湿润。四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真正想保护眼睛,可以在与手机保持一尺(电脑保持一臂)距离的前提下,采用20~20~20法则(看屏幕20分钟,看20英尺远方至少20秒以上),适时让眼睛得到休息和放松。
我们一定要学会科学的用眼方法,才能有效地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