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各地迎来返工潮,人们免不了在路上奔波。据报道,在春节假期后的返工途中,南方出现了多名因为长时间坐车导致下肢深静脉栓塞、进而引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其中个别人竟不幸身亡,这几位患者连续坐车时长均在20小时以上。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卞策主任医师提醒,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要警惕发生“经济舱综合征”。
什么是“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是指在长时间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期间或旅途结束后,人体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
卞策表示:“其通常表现为下肢一侧或是双侧的疼痛、肿胀;如果血栓脱落,还可能引起肺部的一些表现,如咳嗽、憋气、胸痛、呼吸困难、咳血,严重会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旅客长时间处于狭窄空间,肢体呈弯曲状态且缺乏活动,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在高空旅行途中,机舱封闭且湿度较低,如果旅客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未及时补充水分,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血栓形成,出现‘经济舱综合征’。”
常走动可预防
“事实上,‘经济舱综合征’不仅仅会发生在飞机长途旅行中,长时间乘坐私家车、高铁等交通工具,甚至在家中或是公司久坐、活动较少都可能引发该综合征。”
为了避免在旅途中罹患“经济舱综合征”,卞策建议,出行时尽量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和鞋子;避免小腿部和膝盖后方长时间受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机舱、车厢内适当站立或走动,也可以选择在座位上做一些改善下肢血流的动作,如足踝旋转、脚尖上勾等;此外,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清水、果汁或牛奶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避免饮用酒精饮品或咖啡;最后,老年人、孕妇、曾患静脉血栓的旅客在选择长途出行前请向医生咨询,做好预防措施。
“如果在旅途过程中出现下肢明显肿胀或疼痛,甚至伴有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是否存在血栓。切勿自行按摩或热敷腿部,不当处理可能会刺激血栓脱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据 人民网